《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以来,各地高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开阔育人视野、拓宽育人思路、探索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效果。其中合力育人机制就是一个符合时代主题、顺应时代趋势、满足学生需求,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协同性的育人新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联动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现状
《意见》颁布以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并取得实效已达成共识。在探索与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育人机制无论在理念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全校一盘棋的格局下“劲儿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的局面却很难形成,出力不合力、行动不联动等形式上聚力、实质上松散的情况依然存在。虽然不少教学单位都意识到合力机制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合力的效果初步显现,但机制尚未完善;二是联动的成效逐步提高,但层次和水平总体不高。究其原因如下:1.缺乏合力育人机制的战略构想和顶层设计。合力联动机制的关键是顶层设计,核心是协调联动。要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思政无处不在、人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就必须抓好顶层设计。党委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站在全校一盘棋的高度,整合全校各种优势资源,促进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各个课堂间的协调联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程环环相扣、监督层层落实,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缺乏合力育人机制的系统化资源整合和制度化保障。该机制在各高校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部门出力不合力、行动不联动的单打独斗局面。首先,联动机制的目标是资源整合、职能融合、工作配合、信息汇合:“整合是合力形成的资源配置方式、融合是合力联动的作用方式、配合是合力形成的强化方式”,汇合是合力联动的资讯共享方式。其次,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转需要制度化保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改变过去那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专业课各自为战、独自发力的局面。应依靠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体系打通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壁垒,实现党课有思政、专业课有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党建的新格局。抓住课堂主渠道,不断释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育人的张力,并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凝练固化为有效的机制。3.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应有重视和认知。当代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随意性、隐蔽性、互动性、便捷性使信息来源难预测、流向难掌控、内容难辨伪,无疑增加了网络思政的难度。在网络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知互联网对大学生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倾向、思维方式等产生的影响,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需要新情况、新变化带来的危机感,需要新环境、新趋势带来的时代感,才能不断开阔新视野,探索新途径,创造新局面,解决新问题。只有认识到,网络既是一个舞台,也是一块阵地,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的延伸。党委也要充分利用好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在多变、多元、多样的思想和舆论中确立主导思想,始终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笔者最近浏览了国内二十几所知名大学网站,在首页几乎都设有校长信箱,但同时设有校长、书记信箱的不足一半,且没有任何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信息反馈平台,而明确设有书记信箱且直接指向思想政治教育、设有网上交流平台且多方联动解决学生各种思想困惑的,笔者没有见到。但曾经被《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的上海电力学院却是例外,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在10年前就敏锐地捕捉到网络平台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巨大意义,于2001年11月在校园网上创办了“书记谈心窗”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办以来,访问量达11万余次。解决了数以千计的师生关切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拓展了一片新天地。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十年前的举措可谓创举和引领,可惜至今重视者寥寥,网络思政在网络化时代的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引起高校党委在行动上的重视和认知。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联动育人机制的时代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联动育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培养成绩优良、品行端正、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时代主题和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由于国情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随之变化,因此,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1.改革开放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政治教育。作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需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中国的大学生乃至中小学生的政治课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章、学习毛主席着作,强调思想的高度统一,“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等时代特征鲜明。2.改革开放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使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形成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和优良作风受到严峻挑战,“一切向钱看”和“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等问题日渐突出,而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更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履薄冰,充满忧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革中不断创新,“98方案”、“05方案”的实施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化、时代化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健全人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重点,在继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更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