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相关 > 佛教动物观及其生态环保意义

佛教动物观及其生态环保意义

2016-12-21 09:34 来源: 互联网 作者:陈红兵 王博识 浏览次数 6059

 【摘要】

佛教的动物观本身包含多层内涵,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生态环保意义。六道轮回观念认为畜生道没有仁义道德,生存环境恶劣。这一观念客观上难以导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过六道轮回观念旨在劝人弃恶修善,从道德教化意义上说,又能导向关爱动物。佛教对“清净”的德性追求,会促使修行者与动物保持距离,自觉做到不伤害动物。大乘佛教对“慈悲”德性的追求,则能导向对动物的慈悲关爱。佛教本生故事中关于动物道德和智慧的故事,有利于激发人们对动物的尊重、关爱之情。一些本生故事蕴含生态环保知识,其中包含的反对动物祭祀的内容本身也具有动物保护意义。“众生皆有佛性”的生命平等观能为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供深层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佛教;动物观;六道轮回;慈悲;佛本生故事;佛性论

相对于其他思想文化而言,慈悲利生、戒杀护生在佛教观念和行为实践中非常突出,因此,今天人们在探讨佛教的生态环保意义时,往往突出佛教在动物保护方面的价值。佛教动物观本身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吸收融合了多种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从六道轮回中的动物观、佛教伦理中的动物观、《本生经》中的动物观、佛性论意义上的动物观等方面具体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佛教动物观与佛教根本价值追求之间的关联,探讨佛教动物观在今天的生态环保意义。

一、六道轮回中的动物观

佛教动物观首先体现在佛教六道轮回观念当中。佛教将欲界众生划分为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种生命形态。佛教认为,众生随其道德、思想、行为的善恶,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转生。六道中的畜生便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动物。

佛教六道轮回观念起源于印度奥义书时期的神道与祖道“二道”说,实际上,在佛教产生时,作为印度主流宗教哲学的六派哲学中就已经产生了六道轮回的基本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六道轮回观念是对印度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佛教又从缘起论、无我论出发,否定真实轮回主体的存在,在它看来,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业识。这是佛教不同于印度传统思想及六派哲学观点之所在。

佛教认为,畜生道是六道中仅次于地狱道的恶劣生命形态。如《中阿含经》说,三恶道中,饿鬼道胜于畜生道,畜生道胜于地狱道

。关于畜生道的不同生命形态及其恶劣的生存状态,《中阿含经·大品痴慧地经》和《泥犁经》均有相关描述。如说蛇、鼠、狸、獭、虫、蚁等“暗冥中生,暗冥中长,暗冥中死”;湿地虫、沟边虫、溷中虫等“生于臭中,死于臭中,长于臭中”;疮虫“身中生,身中长,身中死”;蛟、龙、鱼、鳖、鼋鼍等“水中生,水中长,水中死”;象、马、骆驼、牛、驴、猪等动物“齿啮生草树木食”,即以生草树木为食;鸡、猪、狗等“闻人大小便气。即走往趣彼”,等等。释迦牟尼佛总结说:“然此畜生苦不可具说,但畜生唯有苦。”又说:“彼畜生中不行仁义,不行礼法,不行妙善。彼畜生者更相食噉,强者食弱,大者食小。”因此,畜生难以转生为人,修行解脱参见《中阿含经·大品痴慧地经》,《大正藏》第1卷,第761页;《泥犁经》,《大正藏》第1卷,第908页。。《菩萨本缘经》对畜生所受众苦作了较全面的概括:“以愚痴因缘堕畜生中多受众苦,受种种形,食种种食,种种语言行住不同。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水陆空行,牛、羊、驼、驴、猪、豚、鸡、狗、飞鸟、走兽,如是等辈,常为愚痴之所覆蔽,常处盲冥无有智慧,各各相于起杀害想,互相怖畏犹如怨贼,常为猎师屠脍所杀,复为狮子、虎狼、犲犬无量恶兽之所攫食。常堕坑坎、罥索、罗网,生则负重,死则劈剥,驾犁挽车铁钩钩斫,羁靽拘执。常苦饥渴,口干舌燥,虽有所须,口不能宣。稚小孤迸,远离父母。水草无量,常不充足。畜生恶报,世间现见,是故我今略为汝等而解说之。”《菩萨本缘经》,《大正藏》第3卷,第65页。总之,六道轮回观念认为,畜生生存环境恶劣,饮食不净。畜生当中弱肉强食,没有仁义道德,是六道众生中低劣的生命形态。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