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PPP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从现有的文献中可以得出结论PPP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从资金、服务质量等方面带来正面的影响,而且也能为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亦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因此,完善PPP模式的发展环境显得更为重要。综合阅读的文献,发现在运行该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与既有的城市规划不能紧密联系。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和效益回收的时间长,并且存在建成后受益区域的有限性,所以要将欲建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的标准相结合,明确基础设施的辐射范围,做到精打细算,节约社会资源,避免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造成基础设施的不充分利用。
(2)不重视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移交审核。有学者研究发现部分承包方对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并不重视,导致在项目移交时,其使用价值严重下降或者因为项目的移交标准达不到政府的要求而导致项目合作失败。
(3)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前,对公众听证会制度不重视。当前的现状是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民众的发言权相对较小,虽然可以对项目运行过程中价格等现象进行反映,但是对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发言权比较小。现在有许多地方存在地方政府形象工程和为提高地方业绩等不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的工程项目,这类行为易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完善听证会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行为。
(4)对公私合作模式的研究缺乏整体性。公私合作模式强调的是整个合作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融资阶段,应更加重视项目运营过程和完善项目后期评价体系。
(5)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程投融资过程的重视度不够。信息的繁杂、不透明等减慢了项目谈判合作的进度,在整个过程中各参与方对项目的信息量要求很大,信息的不对称不利于各方的合作,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能够较好的解决类似问题,并且通过建立PPP模式相关的数据库能够较好的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该模式以后的发展。
4 运用PPP模式相关对策
(1)在新建PPP项目的前期决策和融资阶段,应充分分析当时的宏观环境和项目特征,首先判断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然后根据预期收益、市场形势等因素,合理设计项目结构、收益动态分配及调整机制、监管体系、公司股权结构等核心要点,促进新建PPP项目更加顺利地实施。在项目的控制中强调动态控制,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研究分析,针对各阶段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合同条款,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责任、义务、风险的承担方式和分配结果。
(2)在项目前期,对于如何分配风险、权益是双方谈判的重点。有学者通过建立风险分配框架并对相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相对项目级风险而言,对国家级风险和市场级风险的识别更为重要,因而要做好足够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并且对于风险的分配要符合风险最佳控制人控制的原则,不可将风险一味的归于某一方,强调“权责利”的统一。
(3)重视利用激励机制。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中政府与私人投资企业的博弈理论的研究,以及政府监督力度对私人公司行为影响的分析,有学者认为除了在要选择信誉良好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外,还要实现对私人企业的正向激励和负向的监督惩罚相结合,加强外部监管来约束私人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加大对有损公共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制裁,但仍要理性对待私人投资行为,在政府引资时对私人企业给予的超国民待遇等实物期权承诺时要附设一定的期权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