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自助式融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02
1前言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其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我国因融资渠道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中小企业很难借助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解决其资金需求的问题。因此,在外部融资无法满足或有诸多限制的融资条件下,“自助式融资”成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助式融资,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所有者放弃传统的融资方式,通过租赁、共享资源等新方式满足融资需求的融资方式,即已最低的成本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达到效用的最大化。自Bhide(1992)首次提出“自助式融资”以来,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国外逐渐发展,但是国内相关研究仍较滞后,因此,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环境下,对自助式融资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基于自助式融资视角,结合企业组织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浅析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自助式融资行为,考察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各种自助式融资运用是否具有规律,为中小企业自助式融资行为提供借鉴意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2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公开性差、治理不规范等缺陷,很难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同时,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得其要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非常艰难,其结果是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开辟内源融资渠道,降低对外依赖性。Bhide(1992)199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自助式融资的方法。自助式融资的内涵很广,包括一系列创业者利用个人融资关系优势,通过一系列技术的组合使用,减少整体的资本需求,改善现金流的方法。Winbord和Landstrom(2001)运用群体性因素差异分析将自助式融资方式细分为28种具体形式,并将这28种具体形式分为六类:企业业主融资、资源共享、应收账款管理、延迟付款、投资最小化、政府补助金(如表1)。
目前,国外学者开始将组织理论应用于研究中小企业自助式融资行为。20世纪70年代,Weston和Brigham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Berger等人(1998)将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结合提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认为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选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与Stinchcombe(1965)提出的“新进入缺陷”不谋而合,新进入缺陷理论可以概括为:与既有企业相比,新企业自身资源、组织体系、外部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强,而随着企业发展,对外界依赖性减弱,融资方式也发生改变。
(1)初创期:在企业初创期,企业规模小,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强,信用等级低,抵押担保能力差,经营风险巨大,因此,“企业主出资”、“亲友借款”及“政府补助”是三大主要自助式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