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金沙江昭通段两则环境生态系统现状进行调查,研判金沙江昭通段两则环境生态系统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保护、恢复与建设环境生态屏障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环境生态屏障建设,构建筑牢区域环境生态安全提供技术参考。实现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生态屏障;保护恢复;金沙江昭通段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5-0001-02
对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生态环境屏障的保护、恢复以及建设,不仅是构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保证,落实绿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和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唯有构建筑牢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环境生态屏障才能实现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生态屏障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为川藏界河。其下游沿岸为昭通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习称金沙江昭通段或金沙江段凉山段。通过现场调查分析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环境生态屏障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存在问题是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投入品的增加,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以及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污染日趋加重,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2 城市生态系统
随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建成区规模的扩大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与此同时建成区绿化率低,导致区间面积内生态环境改变引发区域环境生态脆弱。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增加,“两污”等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置而使环境和地表水体受到污染。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不协调。以昭通市为例。昭通市各县区建成区与城区绿化率统计(2017年度)[1]详见表1。
1.3 陆生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金沙江昭通段两侧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高低落差较大,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复杂的气候环境,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生态敏感脆弱,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非常缓慢,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仍然處于局部改善而整体恶化的趋势。开发与保护不协调。金沙江流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不平衡,自然生态植被质量低、生态功能弱,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相对难度大。自然生态指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指标虽然逐年均有增加。但是根据现场调查,由于过去人为过度砍伐、毁林开荒等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中幼林比重较大。
2 环境生态屏障保护、恢复与建设对策措施探讨
2.1 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环境生态屏障保护、恢复对策措施
加强金沙江昭通段两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天然林、重点流域等保护监管,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首先就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持续稳定发挥,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改善。其次,生态保护红线区边界保持相对固定,区域面积规模不可随意减少,而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用地不可转换为非生态用地,生态保护的主体对象保持相对稳定。除此之外,生态保护红线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必须根据分工实行严格管控,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红线区共同履行监管职责。最后应当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最终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年度考核及离任审计制度。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强金沙江昭通段两侧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落实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评价。制定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生态保护规划,分出不同的生态类型区,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在金沙江昭通段两侧环境生态建中的地位、功能,制定保护、恢复及建设的实施区域、时序和措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