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建议呢?因为一位从事出版业多年的编辑曾这样感慨:“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自己四十多岁才读到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作者是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1972年改写新版增加了一位作者查尔斯·范多伦。这本书历经几十年而不衰,自有过人之处。
一、为阅读提供一个目标
该书提倡主动阅读。阅读越主动,阅读收获就越多。“主动”这个词语用得极好。“主动”意味着在阅读时应用各种阅读策略,使用合理的速度,努力加深理解,自然就比被动的阅读者读得更好。在本书的理论框架下,阅读分成三种:“为娱乐而阅读”“为获得资讯而阅读”和“为增进理解而阅读”,这里“增进理解”是“提升自我”的意思。本书明确提出是针对第三种阅读目的而提出阅读建议,也就是作者把自我提升作为阅读的真正目标。只有在这个目标下,讨论阅读的方法才更有意义,而平常所见的阅读一些消遣性的报纸、杂志并不归于本书的讨论范围,因为这种阅读不能实现内在的自我提升。
主动阅读最主要的是阅读时能提出问题,基本的问题有以下四个。
第一个问题: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第二个问题:作者具体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第三个问题: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个问题: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是全书的核心,接下来谈到的几个阅读层次都是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的。这几个问题所以重要,主要涉及一个习惯和态度问题,有追求的阅读者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得提出这些问题并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从一本书获得最大的收获。阅读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形成的一个重要习惯。
二、为阅读提供一种方法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自古以来论读书和谈读书的文章汗牛充栋,但多建立在个人读书经验之上,有很多局限性。本书突破了这种个人经验,提供了一种阅读的理论框架,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阅读,第二层次检视阅读,第三层次分析阅读,第四层次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累积渐进的,前面或较低层次的内容包含在后面较高层次的阅读里。
基础阅读,在小学或初中时完成。通俗地说,就是指一个人学会认字,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字面意思,就算是学会了基础阅读。基础阅读是向更高层次阅读能力迈进的基础,目前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不是基础阅读阶段没有完成,而是在这个阶段停留得太久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在这个阶段上阅读,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读到这里时,作为一个读者往往会下意识地问问自己:自己的阅读是不是还停留在这个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