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高校的管理模式机关化。
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僚化、衙门化。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依附和主从关系日趋强化,大学校内学术对行政的依附和服从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大学特定的学术性被轻视,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行政机构主导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管理越来越像行政机关管理。前一阵,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深圳某大学40多位教授竞争一个处长职务。其结果是,学府演变为政府,大行政、小学术,行政权力泛化,教学与学术的主要功能弱化,行政主导模式和官本位体制积弊甚深。
第三,高校的教学地位边缘化。
教学、科研是大学的两翼,其中教学育人又是第一位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学重科研轻教学,以发表论文多少作为晋升依据,导致教师不安心、不用心教学。许多教师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写科研论文、搞科研课题、出科研成果上,很少有时间顾及教学、与学生交流沟通等,导致教学地位、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下降。虽然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但重科研、轻教学的痼疾仍没有得到根治。
第四,高校的学术风气庸俗化。
高校学术研究中的不端、不良行为有诸多表现。一是学术上的造假、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现象见怪不怪,污染学风。“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二是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与门户之见及学术评审中的歪风邪气大行其道。在职称评聘、课题评审、成果评奖等关涉到个人名利地位的活动中,泛滥于社会的权钱交易、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丑恶现象在大学里愈演愈烈,学校异变为学店。三是缺乏对崇高学术的耐心和敬仰,缺少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和执着。工具理性主义影响下的管理制度,引导师生追名逐利,学术浮躁,学风日下。研究显示,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至5.4亿元;2009年,我国中文买卖论文“产业”近10亿元;最近两年,每年有近100人买卖SCI论文发表,有4700至14000人买卖英文论文到国外发表。[11]
第五,高校的民主管理形式化。
高等学校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但目前许多高等学校的权力掌握在一些职能部门手中,党政相互钳制和政教合一的集权体制,使大部分教师民主管理的权利还停留于口号和形式。虽然行政队伍中也不乏业务骨干、技术精英和管理能手,但由于整个高校体制是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泛化的结果,所以这些人员也被行政化和机关化了,而教师的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只能退居其次。
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性思考
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见仁见智,而且应该争鸣探讨,但关键在于管理思维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阐述:透识一个深层而棘手的问题,最为关键的办法是,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这一变化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打个比方说,这就像从炼金术的思维方式过渡到化学的思维方式一样。联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目前也需要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同时,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政治体制紧密关联,或者说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政治体制在上层建筑诸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政治体制改革不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就很难有出路和卓效。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教育制度建设,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制高点上,既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又切合本土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转变管理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政治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同步改革和并重并举。应从宏观教育行政和微观学校管理两个方面人手,着力解决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
(一)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辩证处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既强调政府的有限控制,又强化高校的有限自治,调动和发挥两个积极性,从而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