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 中国能源产业体系还存在能源效率低下问题 [5] 。从能源消费强度看, 2014 年末,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为 4.1 吨标准煤 / 每万美元 GDP ,能源利用效率虽高于俄罗斯、 伊朗、 沙特、 印度、南非五国, 但却是世界平均水平 ( 2.4 吨标准煤 /每万美元 GDP ) 的 1.7 倍, 是 OECD 国家平均水平 ( 1.6 吨标准煤 / 每万美元 GDP ) 的 2.6 倍, 更是达到英国的 4.6 倍, 意大利的 4.1 倍, 德国的3.7 倍, 法国的 3.4 倍 (见图 1 )。
(四) 国际压力日增, 能源安全存在隐患当前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严重偏高, 其中石油达 60% , 天然气超过 30% , 且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中东、 西亚地区, 社会政治不稳定, 致使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存在不确定性隐患, 无法得到确切性保障, 这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隐性威胁 。
另一方面,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大国, 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 且存在着迫在眉睫的全国大范围雾霾治理, 因此, 急需通过能源供给侧改革, 改变高依存度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和高污染、 高碳化的不合理能源结构,以此拉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 走出困境。
三、 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及政策借鉴—— — 以美、 英、 日为例
(一) 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1. 美国
美国的能源供给侧改革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 1981~1989 年里根执政时期, 此时期的美国政府在能源供给侧改革方面实施措施为:逐步取消能源管制, 放松石油、 天然气市场准入门槛。 在基于能源放松政策的 9 年供给侧改革中,1981~1985 年美国石油产量呈逐年递增现象, 而1986~1989 年则呈逐年递减现象。 1981 年实施的上述能源供给侧改革政策确实引起了石油准入门槛的降低, 从而在开始时带动了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 但 1985 年随着石油进口替代量的增加, 石油产量达到最高后, 开始持续回落。 在天然气产量方面, 实施放松管制政策的此次 9 年能源供给侧改革间, 美国天然气产量整体提高, 呈现出波动式的逐年增长。
第二时期是 2009 年开始的的页岩气革命时期。 此时期的美国政府在能源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战略定位为 “能源独立”, 本质是进行能源结构性改革和调整, 着力点为能源节约与鼓励新能源的推广, 大力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 变能源进口国为世界能源出口大国 。
2. 英国
英国作为最先实行 “以气代煤” 政策的国家之一, 其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着重在能源结构转型, 关键目标是 “去煤”, 主要实施政策有: 煤炭行业关停与裁员, 鼓励煤炭清洁利用, 研发洁净煤技术, 对火电企业强制安装 “碳捕获就绪” 设备等 。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煤炭行业的蓬勃发展后有意识的开始转入 “去煤” 道路, 煤炭产量成功的由 1981年的 1.27 亿吨大幅度减至 2014 年的 0.12 亿吨,2015 年底, 英国已关停绝大部分的煤炭企业, 且计划在 2025 年之前关停全部的燃煤发电企业。 同时,针对新能源削减补贴, 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在英国能源结构占比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 成为英国近期能源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
3. 日本
日本的能源供给侧改革重点实施在 3 个角度的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减税政策; 二是推行 “减量经营” 政策, 具体通过压缩企业成本、 降低利息负担、 裁员或向海外转移高耗能产业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措施; 三是对萧条产业实施去产能政策,具体通过政府采购、 市场拍卖、 公开竞价等手段关停过剩产能、 减少过剩设备, 同时成立专项资金, 安置下岗职工就业, 以进行具有良好前景的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