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养和吸引社区人才
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应该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提升基层干部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培训需要资源的投入和上级的协调,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其次,拓宽社区工作人员晋升的通道。人才匮乏是社区建设的一大瓶颈,破解的有效办法就是拓宽社区干部的晋升通道,以提升社区工作的吸引力。上海市正在探索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值得借鉴。2014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沪委办发[2014]47号〕,尝试拓宽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通道,明确规定“畅通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的通道,鼓励其参加各类竞争性选拔,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岗位需要,通过公开招聘、竞聘、调任等方式,有计划吸纳优秀社区工作者;定期安排社区工作者轮岗交流、实践锻炼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履行职责、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的力度,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些有力措施已经开始吸引大批青年人才投身社区事业之中。
(五)增强社区居民协商能力
协商民主的实践成效有赖于公众的成熟和理性,[22]社区软法同样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理性沟通。一是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培养成协商骨干,破解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难题。二是在社区协商实践初期,居委会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居民参与,通过发现和培养社区意见领袖带动居民参与,通过大力宣传鼓励居民参与。三是建立居民协商能力培训机制。在协商实践展开阶段,居民如何有效表达诉求、参与协商的各方代表如何进行协商、如何达成共识等协商能力的提升对于协商民主的深化至关重要。
(六)建立多级跨部门协商联动机制
在调研中,济南市的多数社区要求建立包括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和市政府职能部门参加的协商联动机制,以破解社区因权威性不足难以组织协商的难题,这在很多社区协商议题中都有所体现。比如社区早餐点的设立就需要与工商局、城管局等单位协商沟通,社区微循环需要与交警和民政等部门沟通,社区停车难更是需要与驻区单位协商能否开放夜间车位,而安全问题需要与公安等部门协商。所有这些社区治理中的民生问题都是居民反映强烈而单靠社区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建立多级跨部门协商联动机制是基层社区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笔者曾经到上海、杭州和成都調研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各地对于基层治理基本上都秉承“整体性治理”理念,对复杂的“条条”关系从“块块”上进行整合。如成都市成立了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分散在组织、民政、财政、住建等40余个部门的职能统筹起来。杭州市原来62个单位有权对基层进行考核,现在将考核全部整合到民政局,市政府设立“96345”民生服务热线,专门处理基层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上海市早在2014年就出台专门针对基层治理的“14号文件”,并与之配套6个文件,对基层治理进行顶层设计。各地开展的协商民主实践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经验对济南市建立多级跨部门协商联动机制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协商联动机制是真正做好协商民主的重大举措,其可以将基层民生诉求以协商民主的方式传递给政府相关部门,是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创新,必将会对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J].中国法学,2010,(05);沈岿.分散和团结:软法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向度[J].现代法治研究,2016,(01).
[2](法)Francis S.The effective of European community law:institutions,process,tools and techniques[J].Modem Law Review,1993,(01).
[3]罗豪才,毕洪海.通过软法的治理[J].法学家,2006,(01).
[4]姜明安,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J].中国法学,2006,(02).
[5]宋功德.公域软法规范的主要渊源[A].罗豪才.软法与公共治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