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抗日”而言,此时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态度和决心,很难说已有具体层面的展开。其一,由于当时“左”的思维占据上风,毛泽东即便对抗战有较深刻的认识,也被认为是“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年谱》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64页。。其二,当时中央和红军所处的艰难环境,实也无法有更实际的行动进行抗战。故而从话语表达的意图中,强调态度与决心,促成抗日高潮,当是此时构建“抗日战争”这一概念的主要意指。一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今天,对于整个抗日战争,还只能起先锋队的作用,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决定的作用。”《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71页。既如此,表明中共的抗日态度与决心,促成全国性的抗日高潮,就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1934年7月15日,毛泽东等人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提出“以最大决心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并提出五项抗日主张。该年7月,毛泽东接受《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时也说,中央派遣抗日先遣队“目的在使全国民众明白红军是全中国真正的抗日的军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与福建政府及十九路军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红色中华》1934年2月14日。长征期间的两河口会议,针对日军侵占华北之举,毛泽东建议党对时局“应有表示,应发表文件”,要“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因为“这能动员群众”。7月中旬会见徐向前时,毛再次提出两军会师后的方针和任务“就是北上抗日”,要“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发展”。《毛泽东年谱》上,第431、460、461页。
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概念运用
与“抗日”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反蒋”。在毛泽东的话语表达中,“抗日”与“反蒋”既是一个相互并列的概念,也是相辅相成的逻辑概念。1933年12月,苏维埃共和国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签订的“反日反蒋初步协定”,即体现了这样的意指。遵义会议的总结决议中,同样将“抗日”与“反蒋”相并列:“我们帮助任何派别反日反蒋的斗争,我们才能更容易的揭破十九路军军阀的欺骗,在共同反日反蒋的战争中争取他们到我们方面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9页。但是在话语表达中,二者却体现着明显的逻辑关系,即“要抗日必先反蒋”。1932年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中指出,“要真正实行民族革命战争,直接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必须首先推翻帮助帝国主义压迫民族革命运动、阻碍民族革命战争与发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37页。。这样的逻辑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成为一个共同的口号。1933年1月27日,中共中央与江苏省委员会给上海工厂支部的一封信,就再明显不过地体现出这一点:“为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的成功,推翻国民党统治是一个绝对必要的前提。”《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4页。这样的话语,即便到达陕北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有着同样的表达。1935年11月,毛泽东在致东北军董英斌的信中指出:“红军愿与订立条约,一同去打日本,打蒋介石。”《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第466页。这一话语表达,还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强调:“各级党部必须立即开展反日、反蒋的民族武装自卫运动。”魏建国主编:《瓦窑堡时期中央文献选编》上,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第11页。及至1936年8月1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才指出“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现在已不适合,要在统一战线下反对卖国贼”。《毛泽东思想年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12页。
关于战前毛泽东对“抗日”与“反蒋”的话语表达,学界论者已有不少真知灼见。其中有论者强调这一政策的偏误。参见杨颖奇:《论“抗日必先反蒋”方针的失误》,《学海》1992年2期。但是考虑到国共两党长期内战形成的血海深仇,中共长征所处环境之艰难,这样的认识难免苛责。实际上即便中共长征到达陕北立脚,所处环境同样险恶。这也就意味着中共所面对的首先是自身的生存问题,“如果不能生存,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金冲及:《抗战前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19—524页。这样的口号不仅仅是宣传,而且也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平”、“团结”、“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特别注重的话语表达。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抗战公式:“中国的团结+世界的援助+日本国内的苦难=中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年编》,第189页。这一公式首先强调的就是“团结”,而要团结就要建立统一战线。因此“统一战线”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联接“抗日”这一概念的基本意指。揆诸毛泽东的话语表达,有一个较为突出的语言表达体系,即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任务,往往会用“没有……,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样的表达形式。这一点恰恰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这一概念运用的具体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