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话语中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僵化概念,而是根据时局的变化和各个阶段不同的历史任务,体现着极为灵活的动态特征,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语境,彰显着鲜明的话语意图。战前,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话语表达,多半呈现的是“以言指事”的情状;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推动了“抗日战争”这一概念向纵深方向扩展;抗战后期,毛泽东话语中的“抗日战争”,则是在力保抗战最终胜利的基础上,将这一概念集中到战后中共的发展道路和前途问题上来。
【关键词】
抗日战争;概念话语;毛泽东
毛泽东话语中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僵化概念,而是根据时局的变化和各个阶段不同的历史任务,体现着极为灵活的动态特征,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语境,彰显着鲜明的话语意图。但是关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这一概念的具体运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鉴乎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粗浅的梳理,抛砖引玉之下,冀望学界方家能有更为深入独到的研究。
一、以言指事
——战前毛泽东对“抗日战争”
的概念运用
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尽管国内外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鉴于中共当时所处的艰难环境,毛泽东虽然在实际层面提出了抗战的话语表达,但是在具体概念运用上,多半呈现的是“以言指事”的情状,更多的还只是集中在对“抗日”这一概念的表达和运用。
从现有资料看,毛泽东至少在青年时代阅读《盛世危言》这本著作后,即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印象。
不过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日本更多的还是一种敬慕与钦羡。随着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毛泽东对日本侵华的愤慨与日俱增。甲午战后,毛泽东仇日与雪耻救亡的活动即已开始。1916年,毛泽东致信萧子升说,中日“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国人”应“磨励以待日本”;中日开战,中美必将联手,“中国兴会稽之师,彼则仗同袍之义,吾攻其陆,彼攻其海……斯亦千载之大业已”。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毛泽东再次指出:“国际的强权,迫上了我们的眉睫,就是日本。罢课,罢市,罢工,排货,种种运动,就是直接间接对付强权日本有效的方法。”
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依据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帝国主义和民族殖民地纲领作为理论话语,展开了对日本等帝国主义的批判。不过在1920年代,毛泽东对日本的看法,主要还是集中在思想理论层面,所谓“抗日战争”,毕竟尚未落实到具体实际。1930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的话语表达开始逐渐鲜明,并在实际层面上提出了基本的“抗日”主张。
就在九一八事变当日,毛泽东等人联名发表《中国工农红军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告白军士兵兄弟书》,号召白军士兵加入红军,“为共同抗日、打倒国民党、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而战”。随后迭次发表宣言,强调抗日主张。综观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抗战的话语表达,总体上还是一种单一的“以言指事”的表达,涵括在这一话语表达下,使用的是一对较为鲜明的概念意指,即“抗日”与“反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