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文史哲学 > 现当代文学 > 《孟子》的解释学解读

《孟子》的解释学解读

2015-07-06 13:54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叶达 浏览次数 3190


  但是对于“以意逆志”,往往存在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通过作品之义把握作品之意,二是通过解释主体的阅读感受把握作品的内涵。前者观念的持有者如清代学者吴淇,他将“以意逆志”理解为“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后者往往为大多数人采纳。汉代赵歧《孟子注疏》 解释说: 意学者之心意也。人情不远, 以己之意, 逆诗人之志, 是为得其实矣。 宋代朱熹《孟子集注》 云: 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近人朱自清《诗言志辨》 云:以己之意‘迎受’ 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另外,在李厚泽的所著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提到“ ‘意’是读诗者主观方面所具有的东西, 所谓‘以意逆志’, 就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 通过想象、体验、理解的活动, 去把握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④ 
  两者观点的分歧在于如何理解“意”,“意”究竟是指作品显现的含义,还是主体的阅读经验?大多数认同的是后者,邓新华认为“但这种观点颇有令人疑惑之处, 因为如果按照吴淇的解释, 既然解释者已经弄清楚了古人之“意”, 那么解释者对作品所传达的古人之“志”的把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⑤产生误读的原因,在于将“意“理解为纯粹解释客体——文本本身的含义,这样一来,对于“志”的解释就会出问题, 即出现“同义反复”的逻辑悖谬。对于将“意”理解为读者阅读经验的支持者来说,他们的观点立足于“志”是作品或作家的原义。 
  无论是强调解释主体的阅读感受,还是突出作品本身的含义。它们都注重把握作者和作品原初之意,也即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接近作者和作品的寓意。但是,随着语境的消失,能否还原作者文本的含义成了一个问题。 
  在此基础之上,有孟子所开创的传统解释方法,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后世学者也因此发出感慨: 
  《文心雕龙﹒知音》:“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仆之为文, 每自测意中以为好, 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 人亦小怪之; 大称意, 人必大怪之也。 
  孟子的文本解释面临着同西方解释学同样的困境,也即能否找到文本的本意,能否重建作者的原意,是否能把握到作者的用意所在,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文本的含义只有作者本人知道,但是问题是或许作者也无法把握住自己的作品本意,因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写成的文本,尽管作者在当时感情是强烈而炽热的,能够清晰地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然而时过境迁,或许作者在理解自己当时写的文字时,又融入了自己此时的主观情感。 
  从传统解释学转向现代解释学,不仅是人们认识到文本的元释义是不可能的,更是人们对文本有了更高的理解。西方的传统解释学代表者施莱尔马赫试图克服文本元释义的不可能性,但是现代学者伽达默尔则拒斥传统解释学的方法。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他继承了他老师海德格尔思想。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首先,海德格尔的存在不是存在(sein或being),并不是作为冰冷的物质的存在,而是dasein,也即此在、亲在或将在,即感性的存在。从解释学角度而言,同样如此,语言也不是作为一种客观的脱离人的工具存在,不仅仅只是通过表音文字或表意文字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它同样被赋予感性的地位,是一个无限开放的场,它的意义正是通过场的不断建构,才得以确立起来。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