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当代文学中不可替代的惊世之作。《茶馆》主要描写了从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近五十年的时间北京城里的社会变迁,写出了下层各式各样小人物无一例外的血与泪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旧时代对人民的压迫。话剧中也塑造了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茶馆》;悲剧色彩;希望
老舍通过对《茶馆》中几个典型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入木三分的揭示和批判了封建清末、民国军阀混战、抗争后国民党统治三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作者匠心独运的将这三个历史时期的描写和刻画集中在北京城一个小小的没落茶馆里进行,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浓缩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茶馆,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存在,一个小小的茶馆,便可云集这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各式人种,将不同性格不同地位的人都云集这这里,老舍独具匠心,将社会放在茶馆中进行,不能不说是有独见性的。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老舍的《茶馆》便很好的突出了这一特点,老舍从中国五十年的沧桑巨变中只截取了三个历史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都恰如其分的代表着旧中国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戊戌变法之后的清末、民国的军阀混战、抗日后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这三个时期像是三个大山一般压在了下层人民的身上。其实,不只是下层人民,老舍的目光对准的是整个世界,他的话剧体现的是整个民族的悲剧性,不管是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还是曾经辉煌过,得意过的有志之士,都逃脱不了被时代,被社会踩在脚下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悲剧。
老舍用最简单,也是最狠毒的笔锋,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或胆小,或豪放,或势力,或圆滑的众生像。《茶馆》没有心理描写,老舍全程只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茶馆》一共出现了70多个人物,有些人物出场后只有一句话的台词,或讽刺,或感叹,但老舍就是能通过这一句话的台词准确的描写出这个人物的性格,入木三分。
茶馆老板王利发是这个话剧中的中心人物,作为这个话剧中描写的唯一场景的老板,王利发贯穿了整个话剧,是这部话剧的开头,也是这部话剧的结尾,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中的矛盾和弱点。在第一幕中,王利发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刚刚接管父亲留下的茶馆,为了生存,在年轻时已经学会了一套八面玲珑的处事方式:“我按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王利发骨子里的妥协性和圆滑性,为人没有原则,唯一的原则就是不得罪人,不管是自己喜欢的还是自己讨厌的,就连门口乞讨不学无术的唐铁嘴,他也不吝啬的给一碗茶水喝。除了他的妥协和圆滑世故外,他也具有精明能干的小商人的性格。他可以在大潮流不停变幻之际数次将自己的茶馆进行“改良”,以便更好的迎合这个社会的需要,这种经商头脑,就是放在现在,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从茶馆改为租房,招聘女招待等,无一例外,是为了更好的经营这个茶馆,能使自己生存下去。
无论怎么变动,茶馆里都会贴着一张“莫谈国事”的大字,这也与王利发胆小怕事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不满当朝统治对他们下层人民的欺压,另一方面,又愿意卑躬屈膝的面对他们,希望可以息事宁人,甚至于不愿让别人在自己的茶馆里谈论国事,怕为自己惹是生非,这种矛盾心理是那个时代的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的一种,这是那个黑暗时代对人民压迫的结果,是这种扭曲屈辱的心理是这个时代造成的,王利发的身上固然有着这样矛盾性格的缺陷,但这种缺陷,是那个时代的通病,很多人认为王利发骨子里冷漠,对别人卖女无动于衷,可乱世之下,安有完卵,在当时人人自危的时候,要求一个生活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去体现所谓的人道主义精神,帮助和自己同样身处困境的人,这是不现实的,他的这个性格特点,既不能说是他的优点,同样,也不能以偏概全的说是他的缺点,这只能是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烙印。老舍表达的是,如果不能将那个时代“治好”,那么这种性格将由几千几万个像王利发这样的人继续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