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国维是处于中外古今交汇点上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他的“悲剧观”融合自己生活之切身体会与中外思想家理论精华。王国维的悲剧观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欲而已矣”与解脱、彻底的悲剧以及第三种悲剧,通过《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以及文学创作实践作等体现出来。
关键词:王国维;悲剧观;悲剧
1927年王国维以一潭澄澈昆明水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只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十六字作为人生谢幕词,这不可不谓一出悲剧。回顾王国维的一生,在他的文艺创作和理论中也涉及到有关“悲剧”的论述,可以说王国维是中国融汇中西方悲剧经典论述的第一人。
谈及王国维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即使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要“紧扣王国维美学原著,进行归纳、整理并加阐发,力图展现王国维美学思想体系的原貌与全貌”[1],但往往在某些领域用力过多而忽视其他方面。王国维关于“悲剧”的一系列论述融汇中外古今,见解独到精深,当引起当代学人的重视。
1.“欲而已矣”与解脱
处在中外古今融汇时期,王国维的思想受中国传统和国外思想家的双重影响。在“悲剧”方面,叔本华对其影响颇深。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2],“世界是我的意志”[3],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欲求源自需要与匮乏,也就是痛苦,整个“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终成分。”[4]王国维受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精神的影响,经过深入思考提出“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5]生活只用“欲”一字便可概括,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后还会有其他欲望兴起。如此而言,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人生便终究逃脱不了苦痛的笼罩。整个“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也”,[6]快乐偶尔短暂,“苦痛”“倦厌”永恒。“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7]王国维对于痛苦的体尝还与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自小自身体弱多病壮志难酬,此时国家又风雨飘摇多灾多难,世界在王国维眼中便沾染了极其浓重的悲观色彩,生活仿佛一部黑白影片。王国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其他思想家的思想提出了人的一切活动“无往而不与生活之欲相关系,即与痛苦相关系”。[8]
痛苦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解脱之道需人类自己寻找,王国维找到了“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与我之关系”[9]——在艺术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10]生活是沉重的,当投身艺术去除生活之“欲”时,人就能拥有轻松,获得美感。这一点间接表达出王国维“无用之用”的功利观,强调文艺的审美意义,“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11]艺术就是这样一条解脱之道,它的目的正在于描写人生的痛苦及其解脱,让身处凡俗欲望之网的芸芸众生暂时栖身生命意志之外,拥有短暂的平和。除此之外,结合《红楼梦》,王国维还提出生活的苦痛是人自己造成的,因此解脱之道还应该由自己寻得,“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12]因此《红楼梦》中真正获得解脱的只有贾宝玉、惜春和紫鹃三人,而三者相比惜春和紫鹃又是低级的解脱,只有贾宝玉才是“壮美的也,故文学的也,诗歌的也,小说的也”,[13]是符合悲剧精神的。
2.彻底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