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拜伦式英雄;爱情;人物性格;孤寂;叛逆
一、引言
拜伦由于其诗作而创造了拜伦式男主人公这一形象。而拜伦式男主人公则来源于其于1813—1816年写的《东方叙事诗》,该诗塑造了一系列的“拜伦式的英雄”。《东方叙事诗》是一组典型的浪漫诗,包括《异教徒》、《海岛》等篇。这些诗以抒情格调为主,抒发诗人自己的感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情节。都是东方或南欧的。充满异国情调,情节富有传奇性而紧张。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对立的、孤独的反叛者,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这些人物有非凡的性格,追求自由、独立,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不向社会妥协,顽强坚定,宁愿为自由而死,不屈辱而生。但同时又十分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因而往往前途渺茫,悲愤忧郁,注定悲剧的结局。他们既是社会的叛逆者,又是社会的牺牲者。他的诗作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有一定影响,如《简·爱》、《呼啸山庄》两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形象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拜伦式英雄的化身。
二、拜伦式英雄主义的特点
拜伦式英雄,又被称之为反英雄、悲情英雄、浪漫英雄。其不同于传统正派的、义气昂然、豪气万千的大侠,拜伦式英雄是寂寞的,多情的,矛盾的,悲哀的,偏激的,叛逆的。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三、《呼啸山庄》中拜伦式人物
《呼啸山庄》中富有拜伦式人物特点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是呼啸山庄的老恩肖捡回的弃儿,老恩肖非常宠爱希斯克里夫,由此而引起亨得利的憎恨,当老恩肖死后,亨德利虐待他,使他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并从事仆人的劳动,像动物一样活着。希斯克里夫开始变得孤寂。凯瑟琳成了其情感的唯一寄托,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当他听凯瑟琳说如果嫁给他会使她降低身份时,他悲愤地逃离了呼啸山庄。爱情的背叛、生活的环境及成长中个性的形成,使希斯克里夫养成了向往自由与个人中思想。并为其对社会的反叛和复仇埋下伏笔。
1、希斯克里夫的社会生活
作为孤儿被收养的希斯克里夫。起初倍受恩肖的宠爱,而当恩肖死后,却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与虐待。从而使自己深感命运的不公,导致心理产生巨大障碍,从而产生心理的不平与愤懑,这为其今后的爱情及命运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希斯克里夫拒绝与他人的交流,而与之保持亲密关系的只有恩肖的女儿凯瑟琳,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两人均不喜欢受社会的束缚与羁绊,相同的性格使两人产生了深刻的爱情。而由于其行为的粗鲁,加之社会地位的低下,使两者的爱情也成了社会的牺牲品。社会地位的低下、爱情的消逝、受教育权利的被剥夺,导致其孤傲、仇视社会、渴盼爱情的抚慰心理的产生。
2、希斯克里夫拜伦式英雄的性格
(1)强烈的复仇者与叛逆者
希斯克里夫叛逆、孤傲的性格,加之社会地位的低下。爱情由此而逝去,生活的经历与磨难使其成为了一个极端的复仇者。从小寄居在呼啸山庄的他。与凯瑟琳青梅竹马。但当老恩肖死后。他受尽亨德利的虐待。当时希斯克利夫只有十三、四岁,但曾是弃儿的生活经历、恶劣的家庭和自然环境,使他逐渐形成了敏感、冷漠、顽强而又质朴的性格。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性格不断被强化表现得越来越粗野。他没有受过教育,被当作仆人使唤,卑微的社会地位使他失去与凯瑟琳结合的机会。他为此悲愤出走,而凯瑟琳则嫁给当地富有的绅士爱德加·林顿。两年之后,希斯克力夫重返呼啸山庄。他表面看上去温文尔雅,内心实则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有计划地对每个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展开报复。诱使亨德利赌博,从而侵吞呼啸山庄:他骗取伊莎贝拉的芳心以获取林顿的家产,婚后却不断地从精神上折磨她:当凯瑟琳、亨德利、爱德加相继死去后,最终将两家的家产合二为一。他虐待亨德利的儿子。从小不让他接受教育,教他粗俗的言语和行为,打发他做仆人的工作等等,他把亨德利当年对待他的手段变本加厉地运用到小亨德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