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是我非我”的表现形式是相声中独有的并且十分鲜明的特点。相声表演中,演员通过摹拟多个非我人物,来表现出各个人物之间鲜明的差异,从而使相声表演能够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也将相声表演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将介绍相声表演中独具的艺术特性,为能够更加深入地欣赏相声艺术,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相声表演;艺术特质;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032-02
相声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和生命力。并且,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相声的表演形式、表演技术和审美境界等方面都有和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相声中所包含的各种表演因素、表演规律和结构方法等很值得人们去研究和学习,相声中蕴含的丰富题材对促进曲艺表演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演员自我与角色自我
在相声表演中,演员通常是以自身的面貌面对观众,并用第一人称进行表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曲艺曲种的表演,戏曲或者戏剧演员则是将自己扮演的角色展现给观众,在表演中也是进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流,不能够跳出任务角色回到自己的身份;在鼓曲或者评书等其他形式的曲艺表演中,演员虽然是将自身面貌展现给观众,但是却是以“第三人称”的身份进行表演,只有在进入角色时才会进行短暂的角色变换;在相声表演中,演员往往扮演多重身份,也使得相声表演具有“是我非我”的特点。相声表演中,演员以自身形象出现,并以第一人称叙事,这时演员不具有“是我”的问题,但是在表演中,演员所展现出来的“我”又不同于演员生活中本身的自我,而是将人物形象融入演员个人特点之中的艺术形象,这种“是我非我”的辩证与统一的特点,使得相声表演独树一帜。
二、演员“跳进跳出”的叙事风格
相声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既是讲述者,也是评论者,当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时会瞬间进入人物角色,之后又会以评论员的身份进行评论。演员“跳进跳出”人物的表演形式,虽然观众只能够看到一个人,但是会感受到不同的人物形象。例如在侯宝林先生的《改行》中,通过人物之间的跳进跳出,将个人表演近乎完美地融入人物形象之中。
甲:这么一吆喝,真的出来一个买主儿。
乙:啊。
甲:出来一个老太太。“卖黄瓜的,过来,买两条。”
乙:哎,真开张啦。
甲:北京老太太卖黄瓜麻烦。
乙:干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