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的匀称
结构是否匀称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能够看出,而比较的切入点可以是浏览目录中的章节编排。在浏览中,对书稿内容有初步印象,把握结构有无不当,并据此查找问题。比如初审因为时间紧迫或照顾不周,在标题改动上会有正文与目录不符的现象,复审浏览目录可以减少这种隐患。
初审提出各章首节前应补写“概述”,是建立在篇、章、节、题纵向比较上的认识,对此复审深以为然。“概述”既方便读者总揽全局,也在阅读上不至于有突兀感。而对各章之间、章下各节内容的横向比较,是对于结构是否均衡的再次检查。如对比2章、7章的曲种分类与命名,发现有不统一之处。不计3种诵说类的形式,2章的音乐类形式8种,和7章的11种音乐类型有6种完全相同,2种大体相同,另外3种(“莲花落类”“弦子书类”“锣鼓书类”)是7章独有的。2类曲种命名上略有差异。7章的“大鼓类”比2章的“鼓曲类”,表述更明确,范围更集中,不易与并列的“牌子曲类”范围交叉产生歧义;“歌舞说唱类”(7章)、“走唱类”(2章)倒无高下之别,择一即可。又如6章談曲艺表演,偏重审美和素养,偏重表演特性和观演关系,偏重表演过程中的完善,但是演员借助表演的二度创作、“立活”和实践这个过程所谈不多,对于诸如发声练气、掌握音色音质等既是基本功又延续演员生命力这种更为本体化的内容所谈不多。特别是就整套教材而言,北方鼓曲类曲种的表演并没有单独成册,如何引发了解,如何入手谈表演,如何在带有总括性质的《概论》教材中谋篇布局,就有着重要性和必要性。就编辑而言,章下、节下内容细处的把握,折射出对“曲艺创作”“曲艺表演”篇章关系的处理,单册与丛书选题关系的处理,是对宏观认识的考察。
教材的合作编写,要注意步调一致、整齐,利于初学者少困惑多兴趣。作为“概论”性教材,不同学术观点的体现程度也有学问。对这种问题的修改幅度往往很大,在修订时应引起主编重视。编辑也应该及时记录这些问题,便于提出处理意见。
二、概念的准确
概念要释义准确明了,要释义范围宽窄适度,要术语使用一致261011f587b29ad012d5a0fe39c1d2a2eb9b153ee383acceb9bebfef715e1dc7。因篇幅缘故,结合《概论》教材,谈谈准确、一致的问题。
1.宜准确
3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再以子弟书《忆真妃》(又名《剑阁闻铃》为例)”,至少涉及子弟书、京韵大鼓、东北大鼓等曲种的2个曲艺作品名称《忆真妃》《剑阁闻铃》和几个名词概念的相互关系。《忆真妃》写唐明皇李隆基在西逃剑阁中雨夜追忆赐死的杨玉环。先为清代子弟书作品,此后衍生出东北大鼓《忆真妃》、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子弟书《忆真妃》又名《剑阁闻铃》只见耿瑛孤例而未见原始出处,并且耿说有不一之处①。《概论》此处是否采自耿说暂且不论,为稳妥见,编辑删除括注信息。附谈,《忆真妃》作者历来说法各异。从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编选《子弟书选》“韩小窗”说,到“喜晓峰”说、“缪东霖”说②,到黄仕忠引启功“春树(澍)斋”说、傅惜华“作者无考”说③,几十年的各抒己见反映了学术发展的动态和学术视野的宽阔变化。尽管《概论》未涉及《忆真妃》作者说,但在一线教学和科研中,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审慎断论传播或有必要。④又如,5章、8章,提到《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说岳》《说唐》等,都是话本小说名称,说书类曲艺作品在专业教材中宜使用专有名称如“六部春秋”、《西汉》、《岳传》、《隋唐》等。
2.宜一致
合编教材较之合写著作更要注重整体,前后关照。表达的观点趋于一致,使用的概念、术语尽量统一。如不同章节提到“说说唱唱的”“半说半唱”,其表意相近则术语使用宜统一,“说说唱唱的”是并列且有别于“有说的”“有唱的”“有连说带唱的”等表现形态的。又如子弟书《忆真妃》和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在7章谈到曲艺音乐时也没有提到另名关系,从前后表述一致性来说,前面的删改是有必要的。向学生读者传播有效、无异议的知识是新创学科的建设基础。另如,“乐师”(1章)和“弦师”(7章),“木鱼歌”“龙舟歌”(1章)和“木鱼”“龙舟”(7章),同一章内(7章)关于明清俗曲唱腔结构名称“越调头”和“月调头”都涉及名称统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