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兜村陈屋:派潭镇鹅兜村陈屋规模相对较大,现状保存较好。其面阔75m,进深42.5m,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形成了上五下五三堂六横一枕杠,枕杠为二层楼屋的格局(图3、4)。
二、德国多代居社区模式
在德国目前官方记载的500个多代居已经被正式建造,此类项目仅在柏林就有100多个,与一般的居住建筑项目不同的是,非血缘关系的多代居建筑设计策略包括3个环节:项目选址、平面户型布局、互动空间设计。
合适的项目选址,选址考虑到老年人对环境安静的要求,尽量避开交通繁忙或者娱乐、商业场所过多的地方,比如主要交通干道或商业区,而选择在住宅去包围地块或者城镇交界地块。

为贴合住户不同年龄产生的不同需求是多样化的平面户型与普通住宅户型的主要区别,凸出对邻里活动空间的更多考虑及户型的多样性。例如在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部分户型更加注重考虑老年人或即将成为老年人对无障碍户型设计的需求,希望能够鼓励住户长久众生居住。
互动空间的设计,包括公共共享空间如公共庭院、公共活动室、种植园、走廊等,其中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公共庭院,它是小孩们玩乐和住户户外聚会的主要交流空间,为住户营造了公共相处场所和时间,利于融洽关系,同时也鼓励老年人的户外活动。
三、启示思考
围屋建筑型制的演变从半圆式—枕杠式—四角楼—直线式,在功能使用上都保留了一个独特性,即户与户之间不设围墙,且共用巷道,户户相通,这种开放式的建筑方式使邻里间的沟通交流来往更加便利可行。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成功的项目经验结合吸取围龙屋在建筑的选址、建筑的基本型制特点和其注重围合的亲和力的空间关系、传统文化等方面来构建适用于我国现行社会需要的一种新型的非血缘关系的互助养老模式的社区。新型的社会互助养老模式将从原来围龙屋以血缘关系的家庭聚居型转变成非血缘关系居住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发展性还体现乡土民居建筑的特色性。
参考文献:
1. 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