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变革,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思想观念、党的组织结构和党的基层职能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作为对党的农村政策的回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先后经历“社群精英”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阶段;“地方精英”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阶段和“知识精英”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阶段。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
关键词:
改革开放;基层党建;精英;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0003502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0)“社群精英”指引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二阶段(1990-2000)“地方精英”指引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三阶段(2000-2013)“知识精英”指引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机构框架完整,基层政府的权能理论明确,忠实执行和实施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较好的服务于地方的基层党组织。但是从发展的历程来看各个时期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各时期的材料来逐步阐述:
1第一阶段(1980-1990)“社群精英”指引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对这一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分析可以看出,经过“文革”十年的混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也确实存在一个恢复和过度期。这一时期,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国家政权在某些时间或者特殊场合,并无法直接深入地方社会,国家权力必须依赖地方上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姓族群的代表等所谓“社群精英”的协助,才得以深入地方社会。这一点在表一和表二已经充分的体现。笔者在采访中还接触到,这一时期有些地方的党政干部要是论人品和综合素质根本不具备担任职务的条件。有些文盲被纳入地方干部队伍中是因为成分好,出身好;更尤甚者,有的是因为他是地方的豪强,恶霸;还有一位因为其儿子是当地县政府的官员。尽管这一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这已经是十年动乱之后地方党组织建设的最好的恢复阶段。
值得肯定的是有一部分到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输入了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