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引路人,应当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进行座谈时强调,“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4]。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者,自身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理论水平是否扎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程度,直接会影响其对学生的影响和引导。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长期凝练而成,高度抽象,如果教师不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把握住根本,就会认识不彻底,就不能说服自己,更不能说服学生。所以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认同度也会直接影响融入课堂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影响
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如今大学生主体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都呈现出新特点,学生对视频、动漫等立体感强的教学素材有较强吸引力。传统单一的灌输性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生需求,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克服刻板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凝练而成,十分抽象,学生学习认同有一定难度。教师必须针对青年学生新特点,主动调整,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学习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手机为载体移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每个人都掌握了“麦克风”,改变了传统单向度的舆论传播模式,这一新型舆论阵地和舆论环境,成了意识形态斗争和争斗的主要战阵地,能否占领该阵地的主导权,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纷杂的信息中,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尤其是西方腐朽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入,加上西方敌对分子从来没有放弃瓦解和西化社会主义中国,试图从意识形态着手,进行错误引导,制造思想混乱,搞乱中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还不成熟,难以正确分析和辨别消极腐朽思想观念,容易被误导,给青年大学生造成了极大困扰,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思政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师只有把“传道”作为最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做好教书育人,成为青年学生的指路明灯。思政课教师既要做授业解惑的良师,又要当传道的人师,只有把理论知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首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烂熟于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关系,只有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真懂,做到内化于心。其次,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积极传播者,外化于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利用好课堂讲台,感染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深入研究课程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