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档案局抢抓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以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吴江通”网站和微信平台构建,加快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是对“互联网+档案”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在“吴江通”网站和微信的建设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资源支撑。在建立“吴江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同时,我们结合吴江历史文化底蕴和馆藏档案资源均十分丰富的特点,从战略高度重视挖掘和保护。近年来,先后设立了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吴江档案库,党史和抗战历史资料库,晚清和民国历史档案库,柳亚子、费孝通等名人资料库,“丝绸之路”工商档案库,吴江报业新闻档案数据库和吴江电子图片库等各类专题资料库。同时,通过举办“中秋显宝”大会等多种途径抢救性征集散存于社会的珍贵历史文化档案。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从“十二五”末的17多万卷增长到目前的60多万卷(件、册),电子图片库总量超过32万张,为丰富“吴江通”网站和微信稿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有一支热爱地方文化的团队。“吴江通”网站和微信是集中展示吴江地域文化的平台,也是展示吴江文化自信的平台,内容包罗万象,在完整性和专业性上都做到了吴江领先和行业领先。网站的内容得益于吴江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支持,更得益于团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吴江通”微信号除了一名技术人员是专职外,其余的责任编辑都是职能科室负责人,均为兼职,大家都兢兢业业,不言辛苦。以2017年6月为界,之前主要是局内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撰稿或邀请文史爱好者撰写;之后,“吴江通”面向社会发布征稿启事,得到热烈响应,现在基本上每天收到一两篇投稿,“吴江通”微信推文有80%是社会人员提供的,一方面减轻了局内人员自身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大大拓展了选题范围。吴江下辖的所有区镇都有“吴江通”的作者,“吴江通”成为真正意义上挖掘吴江历史人文,展示吴江风土人情的窗口。同时依托作者的人脉资源,阅读量和点赞量得以巩固,保证了“吴江通”微信号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三是有一些能吸引粉丝参与的活动。网站和微信内容的好坏固然重要,从宣传的角度来说,受众群体的扩大更为迫切。实践证明,一个微信号影响力的培育,除了高质量的推文作为基础外,结合自身特色举办活动是一条捷径,更是成功的关键。“吴江通”之所以能够有一定的阅读量和影响力,与它的粉丝数量有很大关系。2015年9月份,吴江区档案局在“吴江通”网站上举办了“万人答千题,史记‘吴江通’”活动,提供10张试卷,1000多个题目(分批),市民通过自己的手机或电脑即可完成答题。2015年底,区档案局举办了一次“最美档案人”的评选活动,宣传吴江档案人风采。2017年上半年,又举办了“我是小小讲解员”评比活动,让小学生走进吴江档案馆,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写讲解词,讲家乡的人、事、景。通过活动投票评选,粉丝数量迅速提升,最高值超过10万,扩大了“吴江通”微信号的社会影响。
四是有一些可以扩大影响的平台。从2017年2月份开始,借助以新闻更新快、内容丰富著称的“今日头条”平台,将每天的内容在平台上发布,吸引到了全国各地的观众,日均点击量达到数千人次,其中《重磅喜讯吴江人程开甲有望再获大奖,习近平将亲自颁奖!》一文达到了34万阅读量,在全国公众号中都是不多见的。同时,“吴江通”还被吴江区委宣传部主办的“苏州吴江发布”纳入其政务微矩阵之中,多篇文章在“苏州吴江发布”微信公众号上转载,成为宣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