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等都存在很大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高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以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规划合理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当主角,保证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启迪、自我发展,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真实想法,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方式、个性志趣,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围绕学生的实际困难,积极采取帮助扶贫、指导职业规划、加强心理保健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从而激发内在潜能。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成长的基础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从听话方式转变成对话方式,激发大学生的个体创造性。
(二)关注心理健康,注重情感需求
心理教育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也可以为其提供咨询解答服务,从而达到行为训练的目的,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困难疾苦,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举办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讲座和报告,并采取教师、辅导员、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理解、爱护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心理诉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合理运用隐性的教育方式,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依托心理健康网络咨询中心,组建一支心理知识丰富且热衷学生工作的咨询队伍,针对大学生自身难以解决的困惑、难题,匿名或以倾听的方式进行排解、疏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让学生愿意接受心理教育与情感关怀,在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的同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积极、友善、信任、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运用网络载体、营造人文环境
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以其虚拟、快捷、隐蔽和平等性为大学生所钟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通过网络的力量体现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教育者能够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操作技巧,运用简洁幽默的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QQ、微博、微信等渠道建立网络互通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平时不愿或不能表露的情绪与动态,迅速做出反应并加以解决。还可以开辟网络课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深化学生接受人文关怀的实效。网络运用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导向、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加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形式。通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具体实例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竞赛,观赏能使学生增强自尊心、自豪感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和文化气质,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升华道德品质,树立健全人格。
(四)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校园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是人文环境建设的基础,无论是规划风格还是设计理念都应该体现育人的特点。学校管理规范的制订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不仅发扬了民主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了使学校各项活动能够有序进行,行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附上浓重的权力色彩,就会使管理缺乏人情味。因此,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改善强制命令的工作方法,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热情地为学生服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休息娱乐的场所,要进行科学统一的人性化的管理。切实提高宿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寝室文化为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职人员也要适当入住大学生公寓,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把人文关怀融入生活。高校还应该建设安全稳定的工作责任制以及事故责任追究制,做好各种风险的预测并能积极有效应对。除了对校内治安环境的管理外,还要加强校外周边环境的治理,完善校园监控系统,建设安保队伍,严密防范各种攻击势力的破坏。突出抓好学生的餐饮卫生及质量,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最终形成各方面关心和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