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背景下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在各个学段的教育和传播已经成为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价值观教育工作在大、中、小学校的延续性及一体化问题仍亟待解决。本文从当前教育部门关于德育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断裂性、分散性等问题出发,深刻分析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要求,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普及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一体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及道德教育水平所提出的具有时代性的社会行为纲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支撑,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华。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工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措施的具体实施也对于提高各教育机构及教育单位的道德伦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创新发展价值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就目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现状来说,在宏观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党和政府部门对大中小学价值观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重视,在各部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大中小学价值观教育衔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中央对于大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价值观衔接问题的重视,使得各地在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的基础上,自觉贯彻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充分保障,积极组织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各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也加强对学校价值观教育衔接的研究与探索,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层层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整体进程当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进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通过十几年德育教育工作的探索、实践和总结,目前大中小学已经基本构建了相互衔接的价值观体系和网络,一个较为完整的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从小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也都开设了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德育课程,从小学开始的《思想品德》到中学的《思想政治》,最后到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等,一个较为完整的大中小学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同时,随着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央和地方相继批准了价值观方面的课题,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大中小学价值观衔接工作的研究中来,越来越多的人对道德教育、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意义、对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作用有了清醒的认识,使得在价值观衔接这个领域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集中表现为整个教育进程的不连贯性。在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以及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均表现为各自独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在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教育问题上不具有连接性,不能够恰当地承接和延续相关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因此,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中、小学校的具体开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缺少共鸣点与交汇处,其培育和教育功能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存在问题。所以,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渗透到学生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将大、中、小学校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寻找不同教育阶段的契合点,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才能成为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导向,对于创新教育部门价值观工作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性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化的理想信念,就其教育功能而言,则是一种实践行为上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应该成为当前社会下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培养个人道德规范、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当前教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价值观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弘扬和传播往往只是渗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当中,成为社会总体建设中的隐含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缺少相对独立的突出地位。特别是在省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缺少具体的职能部门,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片面突出经济的主导地位,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中、小学校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