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江通”的建设模型
自2011年开始,吴江区档案局决定搭乘网络快车,将网络平台的传播快和范围广的优势引入档案中来。
首先是“吴江通”网站的创建。吴江档案原来有一个宣传平台——吴江档案信息网,但限于内容和定位,点击量始终不高,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为此,吴江区档案局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系统调研,对网站进行改版,从网站架构、功能特色、栏目设置、页面风格、网站宣传和维护运营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谋划,力求做精做优。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充实,“吴江通”网站于2013年6月正式升级运行。升级后的网站宗旨和任务,跳出原来比较单纯的档案工作宣传范围,定位为“主打吴江地域历史文化,构建网上数据库,引领档案工作”。“吴江通”依托海量的档案馆藏资源,共设置了“吴江名人”“吴江记忆”“地方志书”“吴江大事记”等36个一级栏目,100多个二级栏目。网站建成以来,已逐步成为吴江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档案文化品牌,先后被评为吴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创优奖和优秀政务网站。网站拥有2亿多文字、2万余张图片,年访问量突破200万人次。
基于“吴江通”网站开发初见成效,2014年底,吴江区档案局决定乘势而上,深化“互联网+”模式应用,着力打造快速、高效、便捷、互动的档案文化宣传新阵地——“吴江通”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筹建之初,明确提出“不搞形式主义、不上低俗内容、不做标题党”,始终坚持“史料为重,内容为王”的编纂理念,努力把“吴江通”微信号建设成为吴江地域历史文化展示的窗口,提供档案公共服务的平台,构建档案人自己的精神家园。三年多来,“吴江通”微信公众号共推送经精心编纂的稿件近千条,累计阅读人数达百万人次,在宣传地方文化的同时,为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吴江通”的运行模式
实践中,吴江区档案局首先确定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宣传吴江地域历史文化,进而吸引社会大众关注档案文化和档案工作的思路。
在确定了“吴江通”的网站定位后,经过几次讨论最终商定了网站栏目设置,接下来借助网络专业公司力量搭建网站框架,其后,又用了几个月时间进行内容填充。各科室根据工作分工,做好具体的资料搜集、征集、编辑、审核工作,确保资料真实、可靠、完整。同时,借力社会资源,通过与区文联等单位合作,将一些文化信息资源通过整合补充到网站上。网站建成后,由技术科负责日常安全维护,按照信息公开流程,办公室负责上网信息审核和发布工作。
“吴江通”微信公众号建设初期,组建了微信工作团队,由局长担任总编,办公室、编研征集科、地方志编纂科按月轮流承担编辑任务,实行组稿例会制。稿件由编辑组在“编辑群”内集体审阅,总编把关,技术科负责制作上传。一般每周工作日发布,每天一条。在内容发布上,重点推送读者喜闻乐见和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人文历史资料,以及与档案工作紧密相关的活动报道。在扩大受众面上,发动全体人员通过扩大“朋友圈”、及时转发、点赞等方式,吸引大众关注“吴江通”,提升影响力。诸多介绍吴江外地游子的文章引发来自全国各地的点赞留言,將“吴江通”的影响力几何级数拓展。
三、“吴江通”的运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