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制改革要配套
财政体制的改革是中国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各个方面默契配合,通过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可以得出结论,发展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受到短板的制约,强调一点未必会带来预期的效果,常常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争端。应切记人云亦云,真理有时候被少数人掌握,听风即雨往往会带来过犹不及的问题,解决问题又存在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要正确把握集中和分散的关系,适当的分散,更能保证集中的合理性。要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统一和结合起来,真正把经济搞活,这才能做到治理的时候不发生混乱。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局面困难重重,很难一步到位地考虑得非常周全而又符合客观实际。更应当注重实际情况,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关于未来的设想
财政改革具体应该考虑以下方面,首先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按照中国特有的要求,财政体制必须是适应于中国发展的,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能够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而服务。其次,财政体制的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民收入为核心,能够促进单位和个人,尽可能地减少劳动损耗,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打破经济体制上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团体协作现象,尽量责任到人,提高人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财政体制应当从上到下的鼓励人民的积极性,从中央到个人。更要运筹帷幄,明确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尽量使得各方面收入的分配合理化,这并非是要绝对平均主义,应当有先后,分主次,从整体出发,尽可能地兼顾各个方面。然后,应当满足中国当前的财政关系,按照现在的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从微观角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财政的收入应当占据主导地位,适当的资金集中有助于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稳固中央的主导地位。最后,财政体制的改革应当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并且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和设施,同时,保障充足的资金作为坚实的基础,稳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国家应当扶植企业的发展,除了照章征税,也要适当的给予企业自主权,引导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上述的观点和看法只是个人浅见,必然存在偏颇,并不完善,相关的具体方案也有待探索和研究。至于何种体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体制,能够与中国国情更加契合,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总结。我们坚定地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来。至于如何看待财政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总结并应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和经验,今后应该何去何从,都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到更加完善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振宇,于骁骁.新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几个问题[J].财政研究,2012,03:40-44
[2]许金柜.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模式研究(1949-2013)[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方鸿.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及其资金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