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始推进至银行业务,从最初的账务处理逐渐应用到目前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子货币等。信息通信技术将数字革命、通信革命与金融革命三者相结合,简化了金融业的信息处理,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排除了时间、空间的阻碍,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宽带的迅速发展,许多涉农网站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7.5%,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7亿,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到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缩减,电子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更是不断扩大,各商务类应用的使用率均有所上升,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在农村网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重要增长动力的新局面下,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型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紧跟移动互联前沿模式,创新推出了手机银行与网络银行等特色服务,在提供金融专业服务的基础上,渗透到客户移动生活的各个领域,努力将自有移动金融平台打造成为可供农村居民选择的金融服务渠道。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依托现代信息系统,创新普惠金融的服务手段,打造出“百福e家”系列电子银行服务,先后推出了百福转账终端、百福网上银行、百福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服务,使广大城乡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构建起江西最大的普惠金融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农村金融的改革试验使全国农村经济迈向一个新阶段,而互联网有以其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也有力地盘活了农村金融这一庞大市场。定位为普惠金融的P2P企业立足农村实际,通过为农户送财神、送春联、设置村内小卖部“接待点”等方式拓展农村中的广大潜在客户。
北京宜信公司作为现成交额已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P2P公司将农村市场也作为其主要业务扩展阵地之一,未来五年它将通过建立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打造并开放农村金融云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信贷、支付、保险等服务。而与农村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生产环节也吸引了P2P企业的关注,目前推出的P2P农业贷款、农林信托、土地流转信托等金融创新模式正式属于此列,可以预见这些创新的金融服务手段将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农村电商的发展扩展空间
近年来,农村的消费升级、农业产业化趋势日渐明显,无疑将带动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增长;而与此同时,电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先定位于城市领域的各大电商平台已经逐渐饱和,市场定位也从最初的零售、物流行业延伸到包括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在内的全供应链领域。
根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其中网络购物增长48.7%,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农村电商的交易额达到1800亿元,可见中国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