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针对报关单改版后可能产生的完税价格申报不实的风险的对策
第一,企业应承担“如实申报”的法定义务,增强法律意识。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按照海关规定如实申报并提供相应的监管证件,交纳关税、增值税,避免触犯相关海关法律法规。 新版报关单中增加了“特殊关系确认”、“价格影响确认”、“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确认”。自此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向海关报关时必须根据《审价办法》所列的包括特许权使用费在内的价格调整项目进行如实申报。如果企业未如实申报,而海关在后续监管过程中发现特许权等价格调整项目与进口货物有关并构成进口货物销售的条件,企业前期的申报行为就可能作“申报不实”而受到海关处罚,乃至被认定为走私,从而面临较为严重的法律风险。
第二,企业应合理利用海关“预审价制度”。在进出口企业对货物的完税价格无法明确时,可以向所属海关申请对预备进口货物进行预审价。进口货物价格预审核,是指海关经进口货物收发货人的申请在货物实际申报进口前对其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进行审核,货物实际申报进口时,海关按照预审价确定的完税价格征收税款。但需注意的是预审价申请人应是适用高级认证、一般认证管理的企业。
第三,企业应善于利用“交保放行制度”。《海关事务担保条例》规定进出口企业如果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完税价格、原产地尚未确定的,但又需要提前放行的,可以在办结海关手续前向海关申请提供担保。据此,进出口企业在不知道如何正确选填“其他事项确认”的内容时,但又急需通关时可以先向海关提出交保放行的申请。在放行后,再与海关确认完税价格。
第四,企业应妥善保管与外贸业务有关的原始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海关有权在货物实际通关后或监管期限届满后三年内对企业进行稽查,特殊关系、特许权使用费是稽查部门特别关注的项目。因此货物通关后,企业必须将每笔业务涉及到的外贸合同、商业发票、报关单、付款凭证以及其他有关书面资料进行整理存档,特别是涉及到特许权使用费的协议及与境外企业的资金往来的会计凭证等。
第五,企业应防患于未然,规范签订特许权转让协议。有些企业在签订相关特许权使用协议时,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费用及提供服务相关的费用不加区分混在一起,还有的企业把与进口货物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和与进口货物无关的特许权使用费不加以区分。例如,一项特许权使用费中,既包括用于境外企业在境外生产货物所使用的专利技术的费用,又包括用于境内企业在境内生产货物时所使用的专利技术的费用。显然,境内企业生产货物所使用的专利技术部分的特许权使用费与进口货物无关,不属于海关的征税范围。但是如果在签订特许权使用费协议时,没有明确对两项费用加以区分,海关质疑时企业就难以解释清楚两项特许权使用费的各自比例。因此,在签订特许权使用费合同时,对不同性质的特许权使用费要加以区分和明确,以避免或减少因海关质疑引发的风险。
第六,企业应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救济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殊关系确认、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计入进口完税价格是个非常复杂的技术性问题,作为海关也不能保证所做出的完税价格的决定百分百的正确。因此如果企业认为特许权使用费不应补税,可以针对海关做出的补税决定及行政处罚决定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海关的上一级海关提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救济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如实申报”毕竟是进出口企业所需承担的法定义务,而海关审价问题是海关领域技术性非常强的高度专业性问题,因此广大外贸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海关法规,尽快与企业内外部进行相关确认,以保证能够如实、准确填报新版报关单中所需的全部申报要素,最大限度避免上述海关法律风险的发生。另外在与海关开展价格磋商时,企业相关负责人员需要事先充分理解海关审价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规定,必要时可以聘请海关审价专业律师介入,在律师的协助下,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收集证据资料,以实现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