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算执行是将预算计划具体的去落实,其是预算管理最为核心的环节,提高预算执行率可以很好的节约单位的财政支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促进单位资金利用的合理性。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执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财政预算 执行率 现状 改进措施
预算执行率就是政府为了有效的掌握计划的执行效率,于计划执行前,先把计划核定的经费按照季度或是月份分配预定的执行数,在计划的执行中,计算出经费的实际核销数、计划的结余数和应付而尚未付款数目的总合计值与按照季度或是月份分配的累计数值的百分比,比值越高,说明计划的执行率越好,反之,则计划执行率差。预算执行率是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于节约财政支出,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单位由于预算体系不健全,编制预算的方法过于简单,预算下达率等诸多问题,而使得单位的预算执行率低下,造成单位资源的闲置或是浪费问题。
一、财政预算执行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预算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分配方面仍是一种粗放型的形式,而在支出以及监督方面又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某些单位中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措施,但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全面、严格的贯彻,致使预算执行力度的低下。而有些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以及奖罚的制度,绩效考核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将预算执行的状况与职工的绩效评价、薪资相联系,才能真正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改进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环节中尤需严谨、细致的环节,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单位在预算编制上往往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编制方法也过于简单。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预算编制流程,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编制人员的个人经验以及理解影响过大,这就使得预算的编制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难以形成统一的编制标准。此外,很多单位的编制预算太过仓促,时间不够充裕,这就很难充分验证、核实预算项目中的各项指标是否准确、合理,预算编制的可实施性也就无法保证,可信度也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编制阶段的预算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进而影响到后期预算的执行率。
(三)预算下达率偏低
由于受当下财政制度的影响,本级超收、上级的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都难以进行确定,因而,事业单位通常会采取紧缩的方式来分配单位年末岁初时期的预算,待当年财力转好时,再依据具体情况增加各部门、单位的预算资金。然而,在将预算资金进行下达时,并不是年初时就一次性的将全部预算资金分配给各部门、单位,而要经过多次各级预算经费的预留后,才能下达给有关部门和单位。这就使得预算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预算资金的批准缺乏刚性约束条件,同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不得不在预算追加上投入相当大的精力,致使对于预算资金中一些临时追加的预算没有进行很好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