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保持在7%-8%左右,再加上发达经济体持续回暖,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逐年上升,尤其是2001年至今,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张。其中2009年有回落的趋势,造成回落的原因主要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2009年过后,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出口的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等。在改善贸易融资环境,提高出口信用、优化国际出口保险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下,终于在第二年还是稳住了出口贸易,使其稳定上升。出口需求方面,也得到了改善。2003年出口总需求为7%左右,到了2010年提升至24.2%。
(三)物流业发展情况
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批发零售业、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制造业、商贸企业积极与物流业行业深度合作,实施商贸运输外包管理。传统的物流企业经过整合功能,逐步实现了仓储、运输、装卸、安装的多种服务模式。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行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起了综合协调机制,对物流业的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制订了行业标准。
自2001年近10年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邮政、快递等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连年增长。各种运输方式中,以公路的承载力和货运量最大,其次是铁路,最后是水路,并且水路运输的方式正在进一步赶超铁路的货运量。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运输方式为快递。其由2007年12653万件,迅速增长为2012年568548件,年平均增长46325万件,增长率为266%。快递业务收入与快递量成正比,由2007年的3425851.6万元激增至2012年的10553324.22万元,年平均增加1187912.1万元,增长率为208%。
我国流通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国商品流通环节多,相对而言成本较高,流通的速度相对慢,所以价格高、速度慢使得我国商品流通的性价比不高。二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形成了城乡两个市场分割的现象。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双向流通中,流通效率不断提高,价格传递速度也随之加快。受到我国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农产品进城”中,制度完善、设施齐全、效率较高;而“工业品下乡”中,基础设施落后、成本较高、渠道不畅等原因,直接导致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慢于工业产品的流通效率,造成了单向的商贸流通的阻滞,也不利于建立便捷、高效的双向流通渠道。三是服务于现代物流的相关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现代化的流通体系还不健全,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位和产业链。与流通相关的企业规模小、普遍粗放、入门级别低、分散集中度不高。由此,与流通相关的企业和服务企业营销方式也较为粗放,使得流通效率较低。四是商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环节损耗大、流通成本高,促进实惠消费有待提高。例如:生产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造成了流通效率的降低,交易效率的下降。总之,流通企业为了减轻自身的负担,以加价的方式把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五是商贸流通尤其是物流行业信息系统利用程度低。目前在企业中数据处理集中在进销存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远远达不到电子商务的层面,尤其是与物流运输企业相对接的信息。
推进我国商贸流通现代化的建议
(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贸流通业做大做强
首先,引导和鼓励投资兴建商贸流通设施。对实际投资额较高的商贸流通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1%给予贴息补助。同时,鼓励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改造提升。对实际投资额较高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按实际投资额1.5%给予贴息补助。另外,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其次,扶持商贸流通业纳税大户。对纳税前10名的商贸流通企业,当年度形成的财政收入超过本行业平均增长率10%以上部分,财政给予扶持。同时,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对商贸流通企业投资较高金额进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按投资额的规定比例给予资金扶持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