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加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一)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一方面要求为其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另一方面相关制度保证和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为企业营造技术创新环境。
1、完善我国社会制度(政策、法律)环境的措施
①彻底转换政府职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职能的重点是投资于教育,投资于基础设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科研体制要由以国家、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为主逐步转变到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主。科学院和高校除了必要的基础研究外,大部分应当是应用研究,其课题更要让科学院和高校与企业联系、结合。
③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做到: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完善专利制度;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
2、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文化环境
创建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加快观念转变,大力倡导鼓励创新、敢闯敢试、崇尚竞争、宽容失败、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新创业风尚,鼓励和引导企业探索建立创新文化范围。要做到:要树立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观念;要树立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观念;要树立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必须按照科教兴国和推进技术创新等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以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培育和繁荣创新文化。
(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1、切实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经费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术创新活动的空间规模和时间的持续性,是反映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具体做法有加强企业的自有投入,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积累;增加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提高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创新战略、创新机制论述、创新速度。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战略,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收益的先决条件。企业要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目标而做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高度重视自己的技术创新速度,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
3、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会管理、敬业精神强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不同于普通管理者,能够及时感觉和捕捉住各种机会,并能够采取创新行为获取创新利润。企业家的作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家常常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技术观念的创新者、技术手段创新的投资者、技术创新成果的采用与推广者、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家通过权利、感召力和创新精神,培育和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场所的文化氛围,通过自己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性地利用企业资源开拓商品市场,组织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4、提高研究开发能力。要继续推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进行改善,并吸收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中来,以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带动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对引进技术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发有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有较高附加价值的名牌产品、新产品,成为进入市场的有力武器。
5、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大量培养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提高企业的设备先进性,使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相适应。
6、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努力开发适销对路、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并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努力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工业性实验,促进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制定正确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建立起快速的市场反应网络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创新产品的市场化。
(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衡量、预测和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处置技术创新风险和不确定性,力求以最小成本保障最佳技术创新效益。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来规避或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以保障技术创新的最佳效益。
1、积极利用风险投资,使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
积极利用风险投资,使技术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企业抵御和化解技术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活动,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承担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为此,企业应设法利用外部的风险投资,形成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共享创新成果、共担创新风险,从而在总体上增强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而且风险投资机构往往由一些专家组成,他们精通专业技术,具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和信息,能够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决策、技术评估和市场开拓等创新活动,有利于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
2、增强模仿创新能力,减少技术和市场风险
模仿创新虽然难以获得成功率先创新那样的高回报,但它却能有效回避率先创新的高额投入和高风险。在技术方面,一是模仿创新滞后进入新技术领域,使研发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可有效降低技术的不确定性:二是模仿创新可向多个技术先驱学习,选择成功的率先创新进行模仿改进,从而降低技术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三是模仿创新可充分利用率先
创新在技术方面的溢出利益,包括免费获得大量技术和成功经验,以及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率先创新者的专利技术或许可,使得模仿创新的投资大为节约。
3、加强合作研究,化解技术风险
为有效化解技术风险,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研究,特别是要努力寻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以充分利用外界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分散创新的技术风险。企业可以采用技术转让、项目委托、联合开发、人才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研究,以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减少技术风险,同时往往可以节省研发费用。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的战略,降低技术研发的难度,同样可以缩短技术开发周期,降低技术风险,并减少R&D费用投入。
4、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首先,要增强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保证。企业领导者要把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并成立以厂长或总经理为组长的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对企业创新战略进行筹划和决策,以保证创新思想的有效传播,使企业创新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其次,要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的规范化管理。为了能够适应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企业组织的构建应具备一定的柔性、敏感性和适应性,以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同时,企业应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并给予创新人员适度的分权和灵活性,以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的成效。
再次,要提高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化。一是企业要提倡群体决策,通过共同目标的建立和广泛授权,让更多参与创新的人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二是争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靠互联网络、数据库、知识库等现代化工具,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企业在最大程度上把握有关技术与市场的变化,从而减少因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最后,要建立高效的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为了减少创新过程的风险,必须加强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促进从创新项目的立项、研发、设计、制造到营销等环节管理的科学化。同时,在创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应对项目的进展进行适时监控,保证创新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从而减少创新过程的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注释:
1、陈文化著.腾飞之路一技术创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第357页。
2、1956年,日本的《经济白皮书》首次引入技术创新概念,并解释为“技术革新将对经济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将促进经济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马洪,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4月.
[2]鲁开根,汪大海.核心竞争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7]战丽梅.基于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现代情报,2005,(12).
[8]韩之怡.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有色金属工业,2005,(12)
[9]路金芳.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活力,2006,(01)
[10]刘助仁.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综述[J].理论前沿,1992,(19)
[11]安立仁,张建申.试论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前提和条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02)
[12]宫衍秀,李明光.企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0,(04)
[13]汪波.知识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01)
[14]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J].中国经贸导刊,2000,(06)
[15]浦玉生.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J].科技管理研究,1989,(05)
[16]安立仁,张建申.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2)
[17]郑士贵.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风险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