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1年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使得国内的经济收到影响,特别是沿海地区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发展受阻,表现为企业的订单减小且产品减价、利润不断下降,部分出口企业被迫停工甚至倒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分析浙江商贸流通业态的结构与优化升级问题十分必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 业态结构 优化升级
业态与业态结构的定义
我国商务部按照近年来国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对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0)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其次国家标准委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同联合发布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该标准明确指出:零售业态指的是零售业是为了满足众消费的需求,将相关联的各要素进行组合所形成不同的经营形态。本文中所提的业态结构指的各种业态(群体业态、传统与新型业态以及单体业态等各类不同业态之间)的经济联系与比例关系(路红艳,2013)。将业态分成无店铺与有店铺两大类,有店铺范围指百货店、购物中心、折扣店、食杂店、大型超市、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工厂直销中心与家居建材商城等几种业态;而无店铺则包括:网上商店、电视与电话购物、自动售货亭以及邮购等几种零售的业态。
“外转内”背景下浙江商贸流通业态分析
外销企业在进行外转内销时,多数企业只有设计部门与生产等部门,对于国内的营销渠道、应该建立何种形式的销售队伍、如何充分借助国内市场的资源、树立何种营销观念、采用何种生产方式为等问题仍显迷茫。因此探讨浙江商贸流通业态的结构优化和升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贸流通业态结构的优化升级模型
“外转内”背景下,浙江商贸流通业态发展应有效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流通渠道提高产品的周转速度。同时加大货物量、减少库存量与中间环节的流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商贸流通的渠道创新,实质上就是进行流通业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为此应积极构建具体、有效的模型以确保商贸流通业态的合理发展。商贸流通业态结构的优化升级模型如图1所示。
(二)浙江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优化升级内容
浙江商贸流通业态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各不同业态间也保持了各自的功能特色与合理的比例结构,大大促进了商贸流通业态的良好发展。
浙江经济的发展为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各企业在“外转内”市场背景下应当对商贸流通业态的结构进行改造升级,满足顾客对新型业态的需求,从而较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
1.建立外销产品的特色街区模式。特色街区指的是能够体现城市的品位、文化与形象特征的,具有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及旅游等较多功能性质的街区;按照特色街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可划分成风味美食、休闲娱乐、现代商业、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五种特色街区。现代商业特色街区强调以购物功能为主,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合且规模较大,商品选择面广泛种类丰富,体现城市形象品位的同时也增强了商业消费辐射力与聚合力。浙江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外销产品的特色街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外地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同时对提升浙江的政治文化与城市竞争力、知名度以及社会经济的协调有序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