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近些年我国对外经济实现跨越式發展。国际贸易往来日渐频繁,我国的外贸企业数量、外贸订单量逐年提升,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然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际贸易融资现象及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指出了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储备方面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概率减少风险损失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几十年的发展壮大让我国在国际视野中凸显大国角色,“一带一路”等战略决策的实施助推了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实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机遇同时伴随着挑战。贸易摩擦与风险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贸易企业的足够重视,尽可能化解和规避其带来的损失才能使我国国际贸易健康有效发展。在实践中,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出现了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创新型风险管理理念缺乏、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改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困境,寻找规避有效风险管理手段意义重大。
一、防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意义
在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行业成长较快,企业数量激增,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日渐提升,因此,企业融资成为外贸企业运行的关键一环。外贸企业相较于传统企业而言,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类型更加复杂多样,除了包含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还伴随着国外的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及政治风险出现的可能。针对于财务风险而言,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一旦爆发,企业在偿债的压力下可能会进行高利贷款,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企业保持资金链循环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外贸企业业务的开展涉及多个国家,那么,外界的经济现状和政局情况也会对企业的订单和产品销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收益和利润,也会制约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融资风险管理在当下的经济发展现状中十分重要。通过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在财务等多方面的管理更加规范,使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多环节的风险得到管控。这样,作为国际贸易企业,其产品在国际竞争环境中能够更具有核心优势和竞争力,进而促进国际贸易企业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现实问题
(一)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从风险识别到风险管控多个环节。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体系出现薄弱环节。首先,企业自身对于风险的识别不够全面。多数贸易企业认为融资风险属于财务部门管控。只要注意财务状况,分析财务数据就可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然而事实上,融资风险还要考虑到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收益及其未来的还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外贸企业业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支付交易过程中涉及外汇,那么汇率的变化也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对于风险识别的过程需考虑财务风险、汇率风险甚至是政治风险等诸多因素。其次,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待完善。大部分贸易企业还是依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贷款。商业银行为保证自身业绩利润,在放贷过程中出现风险监控放松的现象。对于企业信用资质的审查不够严格,贷款额度控制松懈。在此情况下,外贸企业违约风险较大,加之国际形势的不利局面,近年国际贸易融资违约现象频现。除此之外,政府在相关监管不到位,风险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对于违约的警示性有限,相关惩罚措施不明显。总之,在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层多个面出现了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局面。
(二)创新型风险管理理念缺乏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同,国际贸易的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管理起主导作用。首先,外贸企业对于风险防控的必要性重视不足。它们更加重视业绩收入,而忽略风险防控。因此,很多企业缺少风险防控和管理部门。单纯依赖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管理,运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办公系统进行资金运转的财务管理。这种管控方法是远远不能达到对于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其次,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方法陈旧。部分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采取单一的风险转移方式,通过购买保险将风险进行转嫁,而对于风险识别和规避的方法几乎没有体现。因此,风险管理方法过于单一,创新形式不够。另外,金融机构对于风险防控信息不对称。企业在进行融资申请贷款时,上报金融机构的数据与其自身的真实发展状况可能出现偏差。企业为获得融资会隐瞒财务方面的不利现状,而商业银行在尽职调查不足或者缺乏互联网大数据的情况下,会出现放松监管,轻意放款的现象。因此,从企业和金融机构两方面都存在理念和方法创新力度不够,制约着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对于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在实践中,我国在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稀缺,这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首先,国际贸易的融资风险管理人才一方面要具备贸易的专业背景,同时又需要投融资等金融方面的知识。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下,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方面都存在着培养单一能力的现象。因此,目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其次,我国多数外贸企业以家族式为主,一方面家族企业的管理者在融资风险管控的专业知识方面储备不足,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吸引高素质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弱势。对于高学历且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吸引力不足。企业在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方面有明显缺陷。因此,外贸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人才数量较少,层次较低。另外,外贸企业对于现有人才在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够,在先进理念的传授和创新方法的灌输方面没有形成培养机制,原有财务等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对于行业的新变化和趋势不能有效把握。总之,外贸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储备力度不足,提升空间巨大。 三、优化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对策方案
伴隨对外经济飞越发展的,我国外贸企业也迅速成长。然而,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我国外贸企业在扩大融资规模过程中,融资风险突出,风险管理势在必行。针对该种情况,为促进外贸企业有效进行融资风险管理,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提升管理力度,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寻找机会,我国需要在多层次建立提升风控力度,健全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防控体系。首先,企业需加强风险意识。加强对于风险的普及,认清各类融资风险并加以确认和识别。为了解各类融资风险对企业的损伤程度,企业有必要成立相关风险控制部门。其次,外贸企业自身需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式,进行多部门协同合作,积极进行信息收集,对于融资资金额度、还款期限要结合现实的财务状况信息建立风险数据库,全面评估自身的偿债能力和违约风险概率。同时,金融机构在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商业银行的利润与风险的利弊关系,强化对企业信用贷款进行审核,在流程设置和标准设定方面要有明确的规章和制度。总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信用贷款方案,从而提升监管力度,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二)支持方法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创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国际贸易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可以利用更多元化和创新的风险管控工具,比如在资本市场通过期货和期权等投资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从而,丰富企业风险规避的渠道和方法。另外,外贸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在企业支付系统或者企业办公等管理系统中,及时收集数据,利用软件建模等方法,进行风险级别评估。
(三)强化人才培养,优化风险管理团队
支持企业风险管理,人才储备是关键因素。在强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各地高校要根据当地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国贸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可以从外贸专业和金融专业两方面入手。在国贸专业增加金融风险管理的选修课程或者在金融专业增加国际贸易的课程。这样,在原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基础上能够有效的培养专业人才。其次,外贸企业需要优化福利制度,对于有经验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采取“一人一案”的政策,通过特殊优待吸引人才,在企业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能够有所提高。另外,对于内部员工的专业培养也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的人才提质的方法。一方面对内部员工,尤其是管理团队进行融资风险的知识普及、风险管理方法的经验传授。另一方面,可以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企业出资派其外出学习,到一些优质企业学习融资风险管理的经验。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意义重大,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整个国家的外贸领域有着重要影响。根据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提升管理力度,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支持方法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强化人才培养,优化风险管理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从而保证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淼.国际贸易的融资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商论,2019(8):91-92.
[2]崔英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其管理对策分析[J].商情,2019(1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