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现阶段我国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法与途径。通过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探索适合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式,提出基于电子商务视角的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并对模型的特点与实施做出解释与说明,最后选择契合模型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流通企业 商业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
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介于企业的战略层与管理实施层的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实践着商业模式创新:海尔实行全新的“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不仅在改变着海尔,也将改变中国文化下的中国企业(于忠珍、金花,2013);戴尔在笔记本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率先推出了网上直销,通过减少销售经过的渠道,降低成本,在同质化严重的笔记本市场中脱颖而出;丰田汽车公司通过对产品线更换速度的改进以及知名的“看板管理”,实现了在成本控制上的巨大优势,使日本汽车企业迅速占领美国甚至世界汽车市场;苹果公司利用强大的软件、硬件与服务平台相结合的模式,成功打败了诺基亚,成为手机市场领军企业,而与此同时,谷歌的安卓则利用绝对的开放性,迅速获得了大量手机生产商的青睐,用另外一种方式与苹果平分手机市场份额。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了属于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从这些案例能够看出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一)商业模式概念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39)提出,他认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 他是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角度来定义商业模式的。Timmers(1998)则是从本质上解释了商业模式的内容,他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纯粹的解释如何做商业的逻辑概念。Amit和Zott(2001)更加注重商业模式能够给企业和企业相关的利益群体创造的实际价值,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整体目标是开拓商机,为交换中的各方创造价值,即为当地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产生利润的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创造客户盈余。Thomas(2001)则更倾向于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战略层的决策,他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需要经历的流程、顾客、供应链、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
国内也有不少的学者对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罗珉、曾涛等(2005)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比较全面,即包含了战略决策层面,也包含了具体的实施层面的内容,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田志龙、盘远华等(2006)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为保证企业良性运作的一种运营机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整体,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互相支持,形成良性的循环。
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学者都认同商业模式是用来阐述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收入渠道、盈利渠道和企业的管理机制(Alina Sorescu, Ruud T,2011)。本文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为:商业模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化整体,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形成企业特有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方式(谢乃明、刘思峰,2008)。是一种能够持续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模式,介于公司战略层与实施层,它在保证企业符合长远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不断整合企业的资源,以达到为企业不断实现盈利的一种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早期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向性的研究,比如Amit和Zott(2001)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进行了调研统计,发现了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创造来源;而有些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也大相径庭,这也决定了企业实施创新的途径有所区别,他们根据创新程度等特征把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型,试图探讨某一类型企业的创新途径:Osterwalder(2004和2007)通过案例研究,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存量型创新、增量型创新和全新型创新三类。他认为对于能够获得新资源、核心能力或分销渠道的企业,可以采用存量型创新方式来供给与过去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对于在某些方面滞后的企业,可以采用增量型创新方式,在现行商业模式中增加新的要素以加强竞争优势;而对于拥有新技术并能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在新市场形成过程中进行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