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围绕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和海阳市的结构现状与成效,指出了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空间,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县域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为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需求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国家实施各项经济政策的基本载体,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确定转调目标,加大转调力度,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海阳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例,探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与目标
早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命题,从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开端。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存在一系列弊端:如高投资、高消耗导致经济低效率,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和出口方式粗放等,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保护等不利因素,又对我国的传统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构,特别是对以出口为主的传统产业形成了巨大影响,更加说明了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正纷纷制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调步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科技进步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谋求“以高新技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区域经济结构现状与成效
“十一五”以来,海阳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实施了“一片两带”发展布局。依托四区及丁字湾亚沙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区,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发展布局。并相继出台了各项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各具特色、协调共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基础上,以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现已形成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仍为主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9:44.0:37.1,与“十五”末相比,第一产业下降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9.2个百分点;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4.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