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具有双重性的,存在正面效应的同时也无法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在实际的操作中,盈余管理究竟会带来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取决与政策手段和经营者的行为决策。
企业经营管理处于困境,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现象时,盈余管理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企业无法继续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企业通常通过利润前提的手段获取急需的资金。随之产生的是企业当期的利润被提高,企业较高的收益率会使筹资变得简单。当然,如果企业能够合理地使用筹集到的资金,通过资金的利用获取的利润弥补之前的亏损,反而能够达到化险为夷的效果。虽然企业采取了盈余管理手段,但是不仅保证了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促使了企业稳健的发展,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尽管如此,企业如果滥用盈余管理可能也会造成会计失真,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利用盈余管理实现特殊的目的过程中,不能充分重视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没有客观严肃对待报表上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会计信息显然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发挥任何有意义的价值,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针对不科学的盈余管理,长久下去,投资者会失去对收益质量的信心和期望。从短期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眼下利益,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往往会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信任和期望的丧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决定企业发展的状况。此外,从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来看,企业盈余管不当也会带来潜在的经济不良后果,投资者的盲目投资和生产,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错配现象。
五、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本文针对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首选,实现盈余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分析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以及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正确的盈余管理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会计政策选择一旦违背规章制度,就会造成企业未来的一系列发展难题。并且,针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进行政策选择、有效实现盈余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建议
第一,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加强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按照报表数据资料进行审计监督,就难以找到所存在问题的本质。企业需要建立监督部门间的联合管理制度,确定好会计工作的细致分工,明晰各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形成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这样,各部门能够共同参与重要事件,全面进行监督管理,从而避免监督不力的现象。
第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发挥产权制度的规范作用。公司的治理机制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重大,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的健全等,直接关系到各投资方及公司的长远利益。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企业必须清晰产权、权责分明,减少公司管理者操作的随意性。此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调动企业员工和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打击投机性强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会计政策选择中盈余管理的理论模式。对于盈余管理的认识,国内学者尚未达到一致的看法,对相关行为的界定一时难以实现。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中,盈余管理是否属于欺诈行为很难划定,就会造成工作进展的困难。为了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盈余管理的准确定义急需提出,企业盈余管理和治理结构的关系也必须明确。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综合治理措施,能够为解决企业的盈余管理现存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第四,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透明和公平。信息的及时性、公平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都是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内容。网络技术的发展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帮助投资者快速掌握准确信息。利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实施盈余管理,要坚持基本原则,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保护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