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方面加强资金监管,防范基层资金风险
基层财务自2009年开始实行网银支付业务。2012年底使用资金监管系统,进一步减少现金支付和使用,库存现金往往为零,真正做到“以信息为载体,以银行为枢纽,变规范为程序,变监管为控制,实现阳光操作,痕迹运行”的要求,实现事前、事中控制,保障了资金安全。
为规范基建资金使用,加强资金监控,我们设立基建共管账户。为确保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在基建合同条款中约定共管账户和履约保证金事项,明确了付款进度不得超过70%的比例。确保货款安全。
(二)不断夯实会计核算基础,对基层财务稽核有力
为加强基层会计核算,解决会计记账不规范,会计填制凭证不合要求,会计科目概念模糊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严格按照“PDCA”流程,强化基础管理,形成管理闭环。在凭证制单环节,同一经济业务事项要求形成标准的原始单据附件,统一的凭证摘要格式,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力求简洁明了,标准规范。
(三)定期清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转让、变卖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的情况要及时核对财务账和台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对清查盘点出的丢失、损毁、物随人走情况及时上报处理,确保资产不流失。基层财务做好房屋、车辆等资产权证台账备案工作,通过扫描房屋资产的相关权证,切实做到“实物管理一本账、财务管理一本账”,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转变工作思路,抓关键环节,提升基层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和对标是“基础管理上水平”的两大抓手,如何借助两大抓手,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助力企业成长,更有效地落实行业相关政策,成为近年来我们着重研究和破解的课题。为改变基层预算管理观念淡薄,编制预算时仅凭各股室的几个人根据历史数据加加减减独立编制的状况,我们探索出一条“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融合对标、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的工作思路。预算编制和审核环节,全员参与,层层把关,1.通过对标来制定预算定额标准,新修订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全面覆盖了实物消耗、能源消耗、人力成本以及费用开支、资产占用等方面,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企业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在预算执行与控制环节严把关,对费用和资本性支出指标,严把归口审核关,将预算作为日常财务报销审核、合同签订审核、大宗物品采购审核的重要依据,强调预算的刚性约束。3.在预算分析和评价环节,每月在经济运行分析会上,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执行进度、重点费用控制情况,分析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找改进的方向。将预算考核纳入各县局(营销部)经济运行考核,将预算责任与各单位经济责任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了预算编制和执行“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实现了预算管理从“以财务控制为主”向“以自我控制为主”转变,实现了全过程控制。
(五)加强队伍建设,鼓励基层财务首创精神,促进团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