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晰全域统筹责任,探寻源头治理方向。在进行沿海城市环境绩效评价过程中,政府不仅是评价、监督主体,也是后期完善改进的责任主体。因此推进全域统筹的一大前提就是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在环境管理中的权力与责任,实现权责统一。同时借助环境绩效评价的直接结果,寻根溯源,进一步考察产业结构、经济规模、技术进步、人口教育、环境规制等深层因素对沿海城市环境绩效水平的影响强度与影响路径,为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有效持续地改善环境绩效指明方向。
3.完善环境制度保障,强化村级生态管理[ 10 ]。环境绩效评价工作绝不是一个单纯指标设计进而打分排序的技术流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制度体制问题。唯有加强环境制度建设,推动村级生态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落实到位,才能管根本、管长远,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4.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利益相关者环保意识。除了要有制度作为硬约束以保障环境绩效评价外,还应从思想文化教育入手,如提高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规范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营造良好的绿色文化氛围等,使公民、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增强对环境绩效评价的认可度和配合度。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沿海城市本身占据了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与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应充分合理利用其海洋资源与优势,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打造旅游城市,减少对高消耗、重污染为主要特点的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11 ],大力鼓励向绿色、清洁、掌握核心技术且竞争力强的第三产业、新兴产业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BAHR B VON, HANSEN J, VOLD M, et al. Experience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cement indust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713-725.
[2] HARDY SCOTT D, KOONTZ TOMAS M. Collaborative watershed partnership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different pathways to succes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3):79-90.
[3] 智颖飙,邱爱军,王再岚,等.内蒙古资源环境绩效与变动态势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6-11.
[4] 于忠华,刘海滨,谢放尖.基于生态效率的副省级城市资源环境绩效评估:以南京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3(2):99-103.
[5] 温宏坚,赵霞.2000年以来中国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研究:基于 REPI 指标值的计算[J].发展研究,2013(10):102-105.
[6] 夏青,梁钰,江进财,等. 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4):97-100.
[7] 王依军.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1(21):36-38.
[8] 卢宁,韩立民.海陆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8(3):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