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课时的设置。在会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大,存在“三重三轻”的教学理念固化现象(“重教材、轻实验”,“重课堂、轻启迪”,“重技能、轻品德”)。许多高校的会计原理教学计划存在如下情况:(1)实验教学所占学时数比重较小;(2)虽然开设了足够学时的实验课,但由于教学内容繁多,实验课时最后都用于课堂理论教学;(3)部分高校开展“16+2”模式,单独开设实验课,但这种模式同样存在割裂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使学生无法及时利用实验来掌握理论知识。
2.实验条件不足。目前多数高校的会计学原理实验采取手工账的形式,没有设置岗位分工,也没有对职位和权限进行说明,甚至缺乏专业的手工实验室或是信息化实验室加以支持。这导致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只明了实验的形式,而未知“其所以然”,对实践知识的认识不深刻,无法理解实验的重要性。另外,部分高校的会计实验室和软硬件设施却存在大量空置的状况,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空间和时间。
3.手工与信息化账务处理的实验教学内容被割裂。当前,会计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手工账务处理来完成某个公司某一期间的会计业务,而单独开设的财务软件应用课程则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填制凭证—过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模拟,两者的基本知识点是一致的,但课程的人为划分使得学生对会计实践过程的整体认知被人为割裂,难以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因此,如果将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和信息化处理过程整合起来,方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认知,也可借助整体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教育。
(六)教学效果考核方法过于简化
会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考核也存在过于简化的问题。目前多数学校采取闭卷考试,部分学校虽然增加了实验考核要求,但是实验考核的比重很低,甚至被淡化。应当说,必要的考试与考核都是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措施,但仅仅使用闭卷考试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无法考察实践能力的提升,难以真正体现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建议应当使用综合化的考核方式,强调实验考核的重要程度。
三、三轨驱动式教学改革路径
(一)三轨驱动理念的解读
三轨驱动,指的是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对原有的会计类原理类相关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其中三模块内容分别为:理论教学模块、手工账实验模块、信息化会计实验模块。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学生对整个会计学科的大局观认识,培养其职业能力,并始终以适应区域经济为目标,在整个教学改革中贯穿会计文化方面的知识,重视应用性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理念创新。
(二)三轨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