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重的思想,强调实验教学,全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如前所述,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并行的教学模块,分别是“理论知识教学”、“手工账实验模块”和“信息化实验模块”,加大课程学时,至少保证72课时(理论+手工账务处理)+12信息化实验课时(统一或开放平台)。
其中,理论知识教学和手工账务处理将交叉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将强调学科整体认知,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学科基础知识,目标定位等,明确会计分支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实验环节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手工实验,模拟业务流程,体验不同会计岗位职能和业务技能,让学生通过接触实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后,在完成理论知识和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后,建议通过会计信息化实验室进行电子账务处理,由个人独立完成一套账,体会信息技术对具体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影响。同时,可以设计并开放信息化平台,比如移动实验平台等,让学生通过财务软件应用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和模拟演练。
(三)“模块化”实验设计
从实验内容上,打破传统手工实验和信息化实验的界限,将两者融合于会计学原理的实验内容之中。在实验课时安排上,以证、账、表进行分模块实验设计,最后进行综合实验,从会计知识的不同层次和综合能力方面进行具体的考核。
1“. 全方位”模拟实验。优化会计实验内容,形成包括手工与信息化模拟两大实验内容,使学生不但掌握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流程,而且能够熟练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培养对接就业的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在时间和内容上开放。除了统一安排的信息化实验室之外,还可以开设信息化应用平台,学生可随时通过因特网登陆信息化平台,完成授课过程中对应的各项实验,或向老师随时咨询。这种实时开放式的实验形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起单纯的统一实验将更为科学灵活。
3“. 跟踪式”学练结合。模拟实验与理论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在该模块理论知识授课完成之后开放,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点产生直观认识,并对课堂内容发生更强的兴趣反馈。信息化模拟实验则将手工模拟的各环节和内容通过财务软件和移动平台进行呈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师资能力的改进。首先,要求所有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其次,积极参与高校合作实践基地的进修计划,尤其是深入企业,了解当前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三,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并定期考核,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