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应从供货费用、货物质量、售后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狭义的供应商选择指通俗意义的择优行为——需求者依据每一位候选供应商的报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广义的供应商选择是一个循环,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采购需求的确定,第二阶段是评价和确定合作商。这一循环大致可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企业了解自身行业的市场发展和竞争情况;第二步,确定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和确定标准之后的关键筛选指标,这一步是最为重要、核心的部分;第三步,按照指标评价候选的单位,确定最终入选的最佳供应商:第四步,与选中的供应商展开具体的协商与合作。
供应商选择的方式分为主流的三类: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法主要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需要多年的从业经历,且人的主观因素占支配作用。定量法能够突破主观因素的局限,多数使用线性加权模型,将候选供应商在各筛选指标上的评估分数与该指标的权重相乘,将总分按高低排序后选定较优的供应商。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兼有二者的优势,能够防止从某一方面评价而产生的遗漏,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模糊理论的深入研究而逐渐得到认可。
(二)规范应付账款管理
1.定期清理应付账款。企业内部组织应对财务人员及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合理的付款计划,定期偿付应付账款,避免长期拖欠货款,以便使企业获得更好的信誉。企业信誉提高后,供应商将更愿意允许企业赊欠货款或为企业提供更优厚的现金折扣,使企业应付账款的产生与偿付构成良性循环。
2.定期核对应付账款。企业的财务部门也应像管理应收账款那样,每月从供应商处获得当月往来的对账单,与应付账款明细账或未付款明细表进行对照,若两处记录不一致,应确定出现差异的原因。如果追查结果显示企业的会计记录无误,则应及时联系债权人对差额进行调整。同时,应促进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善对往来账务的管理工作。
3.建立合理的应付账款付款程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应付账款的适时偿付,也能够保障企业付款过程的资金安全。充分考虑物资的安全库存、一次采购量、采购周期、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检验成本等综合因素,确定进货量。采购人员根据进货安排开展采购活动,通过与供应商谈判,确定相对合理、双方均可接受的付款期和付款额。材料或商品运达后,仓储部门将入库单、购货发票等单据提交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填写付款申请书并递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检查无误后,将购货发票作为原始凭证,贷记应付账款,依据合同事先规定的折扣条件、截止日期和企业的资金状况确定付款日期,及时支付款项。
4.要有保证采购物品质量的应对措施。为防止货款已付后发生质量或数量等问题而导致企业产生经济损失,采购部门应对大金额的采购保留一定的延迟付款时间,尽量避免即时支付全部款项。对于货款已付后发生退货退款的情况,财务部门应即时做出账务处理,减少对应的应付账款。
5.应付暂时财务困难、避免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措施。在企业资金暂时难以周转、确实无法近期偿付应付账款的特殊情况下,财务部门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告知对应部门,主动与供应商协商沟通,争取获得供应商的支持。
(三)建立对应付账款周转率指标的考核制度
应付账款周转率与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年度采购量、采购价格、采购部门的谈判能力、负责程度都有密切关系。应付账款周转率与当期的营业成本相关,营业成本受当期的销售规模影响,销售规模与产品的市场份额、质量、营销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供货能力都相关。因此,应付账款周转率指标与企业各方面的经营管理都息息相关,能够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财务管理水平,应当列入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参数。
在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增加对应付账款周转率指标的考核,将与该指标相关的部门均纳入考核,能够形成部门间的联动效应。在部门负责人及高管的绩效测评中增加该指标,部门负责人再对与此指标相关的部门岗位人员加以考核,以此对应付账款周转率指标进行有效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