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CFO的职责定位从传统的财务监督向新兴的战略支持延伸,使用受其重大直接影响的单一财务指标评价其绩效有失公正。文章立足于CFO职责的战略性,综合考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FO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CFO职责; CFO绩效; 非财务指标; 平衡计分卡
CFO作为高管团队的重要构成,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管着涉及财务管理的所有职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只是进行简单的基础核算、监督、报告,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运行;而是逐渐延伸至企业的战略决策层面,譬如提供方案建议及资金、财务支持,进行企业价值创造及管理等。因此,与过去相比,CFO的职责更具综合性、战略性、全局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担当了更重要的角色。此外,鉴于CFO职责履行对企业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的重大影响力,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把CFO职责的法律责任提高至与CEO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企业如何选择、运用恰当的绩效评价方式有效地评价CFO职责履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文献大都研究高管团队及团队中处于管理支配地位的CEO的绩效评价,鲜有针对CFO绩效评价的研究。考虑到在新时期,随着CFO职责的战略性延伸,其管理价值也相应提升,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CFO的职责定位,探究了更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CFO职责定位:从财务到战略
(一)CFO传统职责:财务监督
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e Officer,CFO)一词起源于美国,被运用于称呼全面负责企业财务和会计实务的最高管理者。对我国企业而言,CFO是一种舶来品,国内学者于1991年才开始引入该词。2002年11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总会计师”改为“首席财务官”(CFO),同时将CFO内涵和外延明确为财务主管、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未设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财务部门负责人。CFO传统意义上的职责偏重于会计、财务核算,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并不高,更多充当着“账房先生”“计分员”的角色。杜胜利[1]提出,CFO秉承对股东负责的原则,代表董事会主要承担外部受托责任,对股东的资本进行经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
(二)CFO延伸职责:战略支持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企业商务运作模式。面对商业环境的全新挑战,CFO职责定位作出了相应的转型,逐渐步入经营主战场,担任“战略伙伴”“关键得分员”等角色。Wilson Jim and Ervin Michael[2]从重塑董事会角色、改进公司治理的角度论述了CFO的战略功能。他们认为董事会需要通过详尽的战略审查来提升股东价值,此时管理层需要提供更大的确证来配合审查,其中,CFO给予CEO的重要支持性分析是确证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CFO职责远远超出遵从已有规则处理业务的范畴,还应结合战略背景,联合CEO一起灵活运用这些规则,实质性地增加企业价值。Thomas Walther [3]在《再造财务总裁》(Reinventing the CFO)一书中,阐述了随着企业金融和财务工作与运营活动的不断融合,CFO的职责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即CFO在担任企业财富“计财者”的同时也承担了增加企业价值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和财务与企业经营的合作与整合、战略、管理控制、成本管理、过程与体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4]在《中国CFO能力框架》研究报告中定义了CFO的职能,即贯穿公司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沿着管理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体现在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资源管理三个层面。尽管针对转型后CFO职责的描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同新时期CFO需要被赋予新的职责——战略支持。在坚守传统职责的基础上,CFO延伸的新兴职责有助于适应环境变化,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与此同时,随着CFO职责的延伸,其职责履行情况和效果的绩效评价也会变得更复杂,因此,企业需要确立合适的绩效评价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其战略支持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