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绩效水平作为衡量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开展有关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对于促进政府机关全面、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以我国科技主管部门为例,构建了科技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政府机关绩效量化评价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 科技主管部门; BSC; AHP; 绩效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发展对科技要求越来越高,科技主管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的独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政府机构绩效评价状况的分析和借鉴,试图找出比较先进的、合理的、适合我国科技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办法,从而构建适合我国科技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理论综述
(一)相关概念
绩效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工作结果,从成绩、效益和效率方面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绩效评价具体来讲,就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对特定对象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客观、公正和科学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科技主管部门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是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科技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是实现科学研究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 1 ]。科技主管部门具有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和使命性特征,以及科研活动具有的探索性、长期性、动态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科技主管机构绩效的内涵和标准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的技术、经济与社会价值的评价,以实现评价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2 ]。
(二)相关理论
1.平衡计分卡理论(BSC)
1992年,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一位研究院执行长戴维·诺顿共同创立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与以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比较,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之前业绩管理只注重财务管理的情况[ 3 ]。平衡计分卡从宏观战略角度出发,综合地将财务层面、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成长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放在一个体系之中,用来评价一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反映了组织的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平衡,全面地考虑了长期战略与短期目标,兼顾外部群体和内部群体的利益平衡、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等重要方面。运用平衡计分卡中四个层面的考核指标,不仅使我国科技主管部门绩效评价有了理论依据,而且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绩效,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主管部门可持续地长久发展。
2.层次分析法理论(AHP)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大型复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实质就在于将复杂事物的评估和决策过程进行定量化、模型化,使决策者作出相对合理的决策,在此过程中运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把某一目标分解成若干因素,并且将两两因素相对于决策目标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科学的一大进步,也是复杂的系统实现科学比较和决策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