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是目前一般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在明确应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 应用技能型 会计 人才培养
高校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会计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并取得卓越成效,但受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等的制约,高校会计教育仍滞后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而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从过去简单的对数量的要求转化为对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质量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成为目前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按照不同的培养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主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重点财经院校应主要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一般高等院校应主要培养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所谓应用技能型会计人才,是指将会计学的科学原理与会计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从而为社会谋取直接经济利益、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专门的会计人才类型,主要指熟练掌握一线生产实践的会计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一线生产的会计技术或专业人才。
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应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学生毕业后具有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讲,一是知识结构上强调实践性。在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选用方面应特别注重基础、成熟和适用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对于前沿性未知领域以及学科系统性等方面则可以作为学生的选修内容,不必太过关注。二是在能力培养方面强调实践性,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特别要求对基本会计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而不是强调学生科研开发能力。三是培养过程强调实践性。在培养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很好地融会贯通,可以熟练会计技能操作,而不必对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有过高要求。此外,要把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许萍(2006)的调查表明,我国实务界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已经扩大,由局限于会计知识转向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而我国的会计教育对这一趋势显得反应滞后。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应该是一种急功近利和短视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为应用而应用的教育,而应重视对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反应,本着对社会长远发展和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负责的态度,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当前高校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和课时设置不合理
有些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没有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比如同时开设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上会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困难;还有些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没有充分考虑个别课程的重要性与难易程度,重要课程的学时安排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偏重于理论课,实践课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较低,专业实践环节缺失严重,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参与和理解领悟操作的机会。而且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一般仅限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手工实验课,成本会计、审计等实践要求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实践课。
(二)实践课程单一,实验室建设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