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要围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奔小康两大目标,紧扣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突出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业农村投入完善粮食价格和市场调控体系等重大问题。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保质保量完成2016年1亿亩的建设任务,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投入力度,同时,针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所发现的问题,我们研究起草了《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意见》核心是“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上图入库、统一考核监管),强化规划和资金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拓宽投资渠道。下一步,请各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2016年度资金申报准备工作,确保一季度下达投资,且投资下达后能够及时开工,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意见》印发后,要加强协调沟通,牵头制定实施细则,制定和完善省级规划,组织市县编制统一的实施方案,落实“上图入库”工作。三是要大胆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比如,通过合理分享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等等。此前,我们已与农业发展银行就使用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拟在山东齐河、江苏泰州分别开展政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债贷投”组合模式试点。我们正在与农业银行研究建立农业方面的专项基金,支持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利用多种渠道投资,加快建设步伐。四是抓好资金整合工作。各级发改委要发挥综合统筹职能,以规划为统领,按照“六统一”原则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方面湖南省已按照“一个规划、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次考核”的思路,在13个产粮大县整合相关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建立“多个龙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统筹使用机制。五是针对各地反映的实际建设成本高于现行亩均投资标准的问题,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规定,充分考虑现有农田的基础情况、制约因素、建设重点等因素,可以因地制宜、分门别类测算平原、丘陵等不同类型区投资建设标准。
(二)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制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我们将牵头落实。初步考虑:一是启动课题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两区”的内涵、外延,制定划分标准,按照重要性顺序对“两区”进行分类,突出需要重点保护的优势产区基础产能。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做好“两区”划定工作,落实到具体区域,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落实到具体地块。同时,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价格支持、财政补贴、金融等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实现“两区”产能基本稳定、品质稳步提升、效益逐渐提高,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
(三)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按照大农业、大食物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改进种植制度,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推广大豆玉米轮作。建设棉油糖核心产区,确保重要农产品保持一定自给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动全程标准化生产,发展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二是优化种养结构,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支持发展农区畜牧业,推动适宜地区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有序发展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各省要因地制宜,积极谋划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并作为今后安排农业投资的重要指导,以投资促调整、以调整带投资,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