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还存在内控环境不完善等问题。部分企业管理者内部风险控制意识较为淡薄,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控制度实施力度不够;部分企业治理结构不够科学,权力分配和重大决策机制设置不合理,未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内控环境无法有效运行;有些企业虽优化了治理结构,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等机构,却未充分发挥相关作用;还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难以充分运行内部控制手段,且企业存在员工职业素养不高、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不强的现象。企化建设对内部风险控制引导不足,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未能在企业内部充分开展。
2、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我国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基本的内控制度,以工作经验和财务制度取代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单位内控制度还分散存在于其他管理制度中,如存在于各个财务制度或者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不成体系;部分企业内控制度信息来源不畅,内部控制仅对部分业务流程起到作用,在购销业务或者重大资产处理等环节,内部控制未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企业虽已经制订相关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但可执行性不强,风险预测和应对制度和措施还不完善,没有定期报告制度;部分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相关监督和评价机制,缺乏有效的内控执行措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3、企业缺乏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控制评估机制。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生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在增加,风险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等,企业运用各类金融产品进行融资,如果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实施风险预测和管理,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所以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于预测和应对风险尤为重要。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制订专项风险控制评估机制,更没有相关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还有部分企业虽建立了风险控制部门,但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或虽然建立了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但没有相应的评估机制,对于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没有准确的预估,未建立相关的风险应对机制,导致风险管理效果不佳。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1、创造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
内控环境是内部风险控制的实施前提,创造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需要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强化企业生产经营中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引导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树立内部风险管理理念。首先,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独立董事的职能应发挥到位,可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设立专门委员会,针对企业的特别风险和重要事项进行处理和应对。其次,强化财会人员和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帮助全体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贯穿于每个工作岗位,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最后,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强调专业水平和职能素质提高,帮助员工认识到内部风险控制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每个人的岗位均与内部风险控制息息相关,并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风险管理。除此之外,应扎实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其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2、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体系
依据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和业务环节,优化业务流程,实施内部控制,进行风险预测,设计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应当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制度机制,对于会计、出纳等职务,必须按照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原则设置岗位和人员,实现重要岗位的严格控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应覆盖单位所有的岗位和业务流程,确保所有的业务环节均包含在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内。同时可以考虑按照价值链作业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划分为管理、研发、人力、生产、销售等基础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寻找关键的风险控制点,设计科学的业务流程,针对各个流程制订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在寻找关键风险控制点的基础上,对于风险评估、活动管理、信息沟通等内部控制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不断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制订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和执行情况监督,制订定期报告制度,并定期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