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消费的增长,研究文化消费的发展规律和消费结构,把握文化消费的规律与特点,能够为发展文化产业,制定相应文化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文章梳理了2007—2011年徐州市文化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证实随着徐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徐州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的增长态势;在文化消费结构中,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表现较为平稳,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例呈现出增长趋势,文化娱乐用品支出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揭示了徐州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发展规律,并对政府制定相关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企业经营发展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统计分析 总量分析 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5-027-03
一、进行文化消费研究的意义
(一)文化消费的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经济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954年,他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又探讨了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虽然没有被列入到广为人知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排列中,但是马斯洛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属于一种高级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充分说明,人的需要层次是一个从低到高的渐进上升过程,当人们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产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精神充实、自我完善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与之相伴的人类消费需求的上升发展也是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消费水平快速提高、产品供给异常丰富的现代经济社会,人们的消费必然会超越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层次功能性消费阶段,更多的进入精神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领域,这些消费领域大多属于文化消费的范畴。
(二)积极发展和引导文化消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文化消费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曾经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快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十八大以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的兴起既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有力引擎,也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基本消费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消费需求必然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事实上,城市中大行其道的广场舞和农村地区庸俗文化占据婚丧嫁娶舞台的现状,客观上反映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匮乏。研究居民文化消费的特点,就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用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