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是关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利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稳定程度不仅决定着饲料生产者、生猪养殖者、流通屠宰者、猪肉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产业链条中所有相关者的利益,而且对现代畜牧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有“猪粮安天下”之说。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国,同时“猪周期”在世界上也是波幅较大的。近几年来,全国生猪生产、价格波幅明显,特别是有时价格波幅更甚。虽然政府多次出台扶持政策,对发展生猪生产、稳定猪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并在借鉴发达国家生猪生产与价格调控经验基础上,梳理我国的对策路径,以期使我国生猪生产得到健康发展,生猪价格、猪肉价格得以保持基本稳定。
一、我国“猪周期”的特征及近年来出现的新变化
“猪周期”是指生猪生产、价格因供需不平衡等因素而引起的周期性现象。生猪周期较长、中途改变比较困难,其生产、价格存在周期性波动,学界称为“生猪生产与价格周期性波动”。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规律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一个完整猪周期包括猪肉价升和下跌两个周期,时间跨度大概在三年左右。
(一)我国“猪周期”的特征
“猪周期”的根源在于生猪市场中供应与需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独特性质,表现为生猪价格和生产的周期性运动。20世纪中期后,我国生猪价格由市场进行自由调节。自此,生猪生产及其价格出现多次异动,给起始阶段的生猪生产者、中间阶段的加工者、终端的消费者都带来比较高的代价,其影响从饲喂经营到零售的整个行业。我国这些年来猪肉消费量基本稳定,因此供给的变动就成为价格波动的决定性因素。
从近十几年来我国生猪生产与价格波动的情况看,我国猪周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生猪周期跨度总体比较稳定,一般维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二是生猪周期的波幅逐步加大;三是生猪周期重心不断上移:四是生猪价格与猪粮比价的分化逐步扩大。
猪肉价格通常在春节后下跌,4-5月份达到最低点,第三季度企稳,第四季度回升。仔猪价格的走势和生猪价格基本吻合,然而其波动幅度要大的多。
(二)我国“猪周期”出现的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生猪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猪周期长度变异。生猪养殖户对短期和中长期生猪价格走势判断可组成不同的组合,也就构成不同补栏结构组合,进而形成不同生猪供给时间跨期组合,加上生猪散养户在某一时间段预期趋同,因而可能引起猪周期的变异。第一种变异情况是:当生猪养殖户一致判断短期和中长期生猪价格都上升时,猪周期将会趋于缩短。第二种变异情况是:当生猪养殖户一致判断短期内生猪价格上升、中长期将趋于下降,猪周期将会趋于拉长。
近年来,我国猪周期的另一个新变化,就是规模化养殖影响猪周期的长度和波动性。主要表现在养猪集中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产能调整幅度有所下降,整个生猪的周期有逐步拉长的趋势。
(三)我国生猪生产与“猪周期”变动情况
划分生猪周期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峰一峰”法(从一个波峰至另一个波峰);第二种方法是“谷一谷”法(从一个波谷至另一个波谷)。
采用“峰一峰”法,我国生猪生产在1980-2016年间已完成7个完整周期,第8个周期(从2008年开始)还未结束。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我国前7个生猪周期中,长度最短的生猪周期为2年,长度最长的生猪周期为8年,平均生猪周期长度为4.6年,波峰平均为13.1%,波谷平均为-0.1%,平均振幅为13.8%(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