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人们必须要遵循自然、人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获得一些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成果,被称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与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良性发展以及经济持续繁荣。
在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是:共享、绿色、创新、开放以及协调。绿色发展被包括在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其基本问题可以被理解为以下几方面:尊重并顺应自然的发展,保护自然;统一保护与发展自然的理念;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空间平衡理念;自然资本与自然价值的思想以及山水、湖泊、林田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这六方面的思想理念统一在一起,所体现的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全球性经济政治大国对世界肩负的道义责任。2平原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平原县通过县攻府以及县委的正确领导,紧紧环绕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平原,提出了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走实绿色发展之路的目标,成为平原“十二五”转型升级的代名词,以及“十三五”开局起步的努力方向。2.1平原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2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 24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 3%。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倍、1.7倍,年均分别增长15. 1%、11. 4%。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分别达到4. 3%、78. 4%,较2010年分别提高1.6、9.7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875元和11235元,年均分别增长7. 3%和10%。2.2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市建管水平逐年提升。2015年累计投入27.5亿元,实施城建工程386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8. 5%提高到44. 8%。初步实现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先后完成30个片区42万乎方米的搬迁任务,新建、续建8处安置工程,2338户居民回迁入住,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41公里,建成便民服务场所7处,完成城区防汛工程34个,新建供排水管网160公里。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五化”工程,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投资完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镇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投资32.5亿元,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83项,乡镇驻地面貌焕然一新。恩城镇跻身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龙门办事处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并首批通过省级认定,连续两年群众满意度调查居全市前列。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 9%。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东部县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围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建设县。2.3节能减排凸显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定期研究部署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l)“十二五”期间,建设完善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马减竖河生物综合治理项目、德惠新河生态扩容及水资源利用工程等九项国家政府规划内的工程,县级政府也配套建立了三十五个规划项目,总共四十四个项目投资超过四亿元。实施人工湿地生物净化工程为主的“治、用、保”递进式,“点、线、面”全覆盖治污模式。
(2)重点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县政府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并出台《平原县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防联控的通知》和《平原县蓝天行动计划》。投资1.5亿元对全县近百家燃煤锅炉“分段治理、升级改造”。依法取缔土法小木炭窑398个,两年间淘汰燃煤小锅炉23家。2015年以来,淘汰黄标车2956辆,完成黄改绿221辆。对城区13家建筑工地,阳煤化工、五岳建材、汉源绿色能源、三和管桩、德派克纸业等22家重点企业进行扬尘治理集中整治,县大气办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和巡回检查,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3平原县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1发展理念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