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梯开始惠及家家户户,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电梯作为一种进家入户的特种设备,既要保证安全也要兼顾公共属性和私密性。近年来随着电梯技术的发展,电梯越来越安全,但是一些使用单位和用户不仅关注电梯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对电梯的美观、舒适度以及私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使用单位人员和用户对于电梯安全的知识知之甚少,在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的情况下,盲目对电梯进行改造,很有可能会与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TSG T7001-2017《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的条款冲突,导致电梯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例如,观光梯由于井道壁采用的玻璃,使用单位会考虑到美观因素而对电梯有美化的需要,从而对电梯井道里面一些看似不美观的部件进行改动等,这些隐患大多与设备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而与建筑结构相关,处理起来需要多方协调,值得关注。
2 电梯使用期间土建类典型问题
2.1 机房孔洞问题
某厂房一台有机房载货电梯,额定载重量2 000 kg,层站3层3站,额定速度0.50 m/s。该电梯机房地面,曳引机下有约1.5 m2的孔洞,安装使用单位用3 mm厚木质三夹板封闭。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6.3、6.31、6.3.1.1、6.3.1.2,规定:机房的结构和设备,强度和地面,机房结构应能承受额定的载荷能力,机房要用耐用和不易产生灰尘的材料建造。机房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如抹平的混凝土波纹钢扳等。EN81-1∶19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认为机房地板应能承受6 000 Pa以上的压力。该厂房的货梯机房楼板中间在安装电梯吊主机时,预留了1.5 m2的孔洞,现采用三夹板做楼板不但不能有效防护,并且给检验人员、维修人员带来坠落井道的危险。针对此类问题,使用单位应将机房楼板按照国家标准整改,确保电梯在使用中保证检验人员、维修人员的安全。
2.2 井道壁距离超标
某商场的一台1 t观光梯,使用年限超过13年,由于年份较久,导致井道发生变形,轿箱地坎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左侧大于0.15 m,为0.18 m,右侧小于0.15 m。该电梯厅门为中分门,原电梯设计中未要求安装轿门锁。
按TSG T7001-2017《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第3.7条:轿箱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 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0 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 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域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由于轿箱地坎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大而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这是有多次血的教训的,应引起重视。由于井道左右不对称,使用单位应采取水泥补墙的方式将井道补厚,直至井道壁距离达标。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某工地的新装的一台2 t货梯,厅门为中分双折,轿箱地坎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大于0.15 m。原电梯设计中要求安装的轿门锁扔在轿顶,未安装。问及维保人员原因,是因为电梯轿门锁由于开闭比较频繁,而电气触点由于频繁动作容易形变,从而虚接最终导致电梯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所以维保单位有时会将叫门锁直接拆除,这是不对的,在这起案例当中维保单位应当反思,应站在守住安全底线的思维上进行操作,可以采纳的方案有两个,装上轿门锁并调整轿门直至故障不再发生,或者建议使用单位对井道进行封闭处理,将井道壁与轿厢地坎的距离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
2.3 双观光梯共用井道中间的隔障高度不足
某商场的两台通井道的观光电梯,井道中间的隔障高度为从底坑底部向上至一楼地面,高度不足2.50 m。设置隔障的原意是尽可能的保护在底坑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底坑作业人员在一台电梯底坑作业时,不会受到另外一台电梯底坑中运动部件的伤害。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和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17)第3.9条检验要求: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当设置隔障,隔障应当至少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 m高度,并且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如果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 m,隔障应当贯穿整个井道,宽度至少等于运动部件或者运动部件的需要保护部分的宽度每边各加0.10 m。因为这两台是观光电梯,最低层站就在一楼,使用单位为了美观就要求安装单位不要让隔障露出一楼地面,这样就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了。使用单位应当将隔壁的高度提升至标准要求。
2.4 侯梯厅等公共位置封闭
例1,某小区电梯为一户一梯,居民认为层门之后都属于自己的私有,擅自在层门外加装了一扇门,当该门锁紧后,电梯外召板与电梯完全隔绝。例2,另有某小区住户将电梯旁消防通道的门锁死,并且钥匙只有住户才有。还有部分住户为图方便将自家闲置物品擅自放置在消防通道里或者消防通道门后,导致消防通道堵死。例3,另有某些电梯装设有井道安全门,有用户因为该门常年不用,便将物品堆放至井道安全门外,这样做的后果是当有人被困需要从井道安全门解救时,还需要将物品搬离,费时费力。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中有表述,电梯门包括轿门和层门是人员和物资进出电梯的开口,在使用电梯时该区域不应作封闭。同时《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17)中要求电梯开展应急救援试验时,应当保证能够安全及时的解救被困人员。例1说明若人不慎进入层门与加装门之间的区域,此时电梯不在该楼层,而加装门紧闭导致乘客无法触及外呼板,乘客将困在此封闭区域。例2、例3说明发生了危急情况,救援人员不能从公共部位介入,后果不堪设想。住户应当保证电梯层门外公共区域的共有属性。对于例1所述问题,其解决办法是将用户私加的门拆除,因为当人被完全困在层门与加装门之间的区域时,乘客无法自救也很难呼救,非常危险。对于例2所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消防通道的门锁换成由物业统一管理的门锁,杜绝用户对消防通道的门进行锁住的行为;或者用户将自己那层门锁的备份交与物业,这样做的优点是当电梯困人应急救援人员需要通过消防通道进入救援区域时,能拿到放在物业的备用钥匙,打开消防通道里锁住的门锁成功实施救援。对于例3所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要求用户将自家物品搬走。
2.5 轿厢过度装潢
某综合广场大楼,一群红男绿女,夕阳红的老人,在楼上的综艺厅做完健身舞后,欢声笑语地蜂拥挤入电梯内。关门后电梯往下行驶,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快到基站时电梯不作减速、停靠、开门,而是一如既往的速度往下冲去,随着一声猛烈的蹲底撞击,电梯内的人群恐怖之极,大声嘶吼,乱作一团。现场中发现这两台电梯均作了不同程度的装潢:美观的大理石地板,气派的天花板,豪华的轿壁,为防闷热装上了空调。为增加轿厢空间的视觉效果还增设了厚重的玻璃镜石……如此种种,大大增加了轿厢的自重量。把电梯的安全使用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17)8.5中要求曳引电梯的平衡系数应当在0.40~0.50之间。而在这台电梯的检测中发现,由于过度装潢它的平衡系数均不足20%,远远低于规定的平衡值。使用单位应尽快采取将装修改正为轻装修、并请专业人员通过增加对重等方式将电梯的平衡系数恢复至标准值,并且还要保证对电梯的任何改动都不要影响电梯曳引钢丝绳的曳引能力。
2.6 工程施工用梯存在的问题
电梯作为工程施工用梯的现象仍是普遍存在的。工程施工工地现场情况:物品和设备堆放杂乱,满地泥水,电梯使用环境差。电梯供电主电源都为临时电源,电源输入电压波动不稳定,超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有些未对电梯井道进行必要的封闭,外显示召唤也未安装到位。施工导致通话线路损坏用对讲机替代,对讲机有被拿走或者电量用完从而致使电梯通话功能失效的风险。
工程施工用电梯由于一些原因,经常性发生电梯突然停止运行情况,工程施工用电梯最大的安全隐患是当电梯非正常停止运行,而通话功能又失效时,电梯乘员私自解困离开轿厢而跌落至电梯井道内。有两种可能性:电梯停在两层站之间时,电梯乘员从轿厢轿门处直接跌落至井道内;电梯停在层门的开口处1/3以上位置时(一般客梯门高度≥2.1 m;货梯门高度≥2.2 m)电梯乘员从轿门处跳(爬)到层站厅门处,再从电梯厅门处井道的开口滑落至井道内。电梯使用单位应该加强安全管理职责,规范执行电梯的各项使用制度,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电梯不能投入使用。规范和完善电梯设备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要求电梯单位加强对电梯不间断的维护保养工作,减少电梯停运故障的发生。电梯应由专职驾驶员操作。每一次电梯的运行开始和结束,都应由驾驶员在电梯基站用电锁来开关。电梯现场的醒目位置张贴电梯使用警示告示。如果轿门地坎到井道壁的间距大于0.15 m时,应安装井道附板或者配置轿门锁装置。
3 电梯非设备问题共性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主要涉及的人员为乘客、管理方以及电梯维保单位,总体来说从这三方的所作所为来说,他们对于电梯安全方面的知识有欠缺,这也从侧面说明身为电梯监管方和检验方的政府相关部门在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方面还有待改进。对于乘客而言,除了要遵循基本的乘梯安全规范外,还要努力做到文明乘梯,尤其不要把电梯这种共有财产赋予私有属性,私自将公共区域占为私有,甚至影响电梯困人时的救援。对于对电梯负有管理责任的使用单位而言,要把电梯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仅要自学一些基本的电梯知识,还要在对电梯进行改造时三思而后行,不能为了美观把安全放在一边,在进行一些大的改动时尽量向电梯行业的专家进行咨询。对于维保单位而言,不仅要按照相关要求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对于乘客、管理方对电梯进行的不良改造要进行劝说,必要时要联系监察或者检验单位进行协调。
4 结语
电梯安全不仅需要维保单位、检验机构对电梯设备方面的安全进行检查和保障,还需要使用单位、乘客合规合理的使用爱惜电梯,不能想当然的对电梯私自改造。其实,上述问题在诸多小区、办公楼、施工工地并没有完全杜绝,一旦发现还需要各方沟通协调保障电梯安全。
对于维保单位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要懂得电梯的维修维保等知识,还要熟识电梯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当发现有使用单位或者用户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或不当需求对电梯进行不当改造时,需要站出来和使用单位以及用户说明利害,及时阻止不当改造的发生,必要时可以联系电梯检验责任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对于检验机构而言,要积极宣传电梯安全知识,除了宣传基本的乘梯礼仪、安全守则外,同时宣传工作还要有针对性,例如对于大量安装观光梯的商场,要对管理方灌输基于安全底线的电梯美观理念,让管理方不会盲目改造电梯。
对于使用单位而言,要掌握基本的电梯安全知识,要对电梯进行改造或者其他操作的时候,不能想当然的去做,尽量要与电梯安全方面的专家沟通交流,要在保证电梯安全性的情况下对电梯进行装修等工程。
对于用户而言,要明白电梯的公共属性,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人原因导致电梯的维护保养、应急救援、检验检测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