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分属环渤海经济区的两端,二者的发展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并利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场强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密切程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强于辽中南城市群,但辽中南城市群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较为密切,辽中南城市群的中心性特征明显强于山东半岛城市群。
关键词: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场强模型;比较
城市群是以一个或几个有竞争力的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形成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且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和规模结构合理的城市"综合体"。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群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加突出。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的也比较完善。1929年,赖利就提出了“零售引力定理”;随后,断裂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也被P.D.Converse提出;同时,也有很多国外的学者对城市的外向功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相对于国外学者对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研究而言,我国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王海江和刘建朝等在利用城市流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了研究;而贾卓和赵雪雁等则利用引力模型或者是修正的引力模型对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了研究;此外,马燕坤利用了中心职能指数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了研究。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分属环渤海经济圈的两端,二者均是国内发育较早的城市群,均属国家二级城市群。相对于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育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鉴于二者的发展状况有研究者认为辽中南城市群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也有研究者认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很可能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
一、研究区域概况
山东半岛城市群位于山东省中东部,包括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东营、日照辖区和邹平县,共计8市1县;面积约为7.4万km2,2014年常住总人口为4,555.37万人,2014年GDP为37,894.04亿元,面积、人口和GDP在山东省的占比分别是47.1%、46.5%和63.8%。辽中南城市群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包括沈阳、大连、抚顺、鞍山、本溪、辽阳、盘锦、丹东、营口和铁岭,共计10个地级市;面积为9.71万km2,2014年常住总人口为3,331.31万人,2014年GDP为25,343.46,面积、人口和GDP在辽宁省的占比分别为65.6%、75.9%和88.5%。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是借助不同城市的人口、GDP和经济距离等数据来研究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的模型。其模型公式为: